少昊金氏联谊会 第一版面 2011年3月22日星期二 辛卯年二月十八丙子 做
网站名称:少 昊 金 氏 联 谊 会
网站域名:www.jin111.cn www.jin111.com.cn
少昊金氏世界:www.jin111.net
网站宗旨:研究历史 沟通信息 服务金姓
少昊金天氏钱越王苗裔彭城郡金姓
我们少昊金天氏钱越王苗裔彭城郡金姓一脉,源远流长,当从六千年前之上古少昊金天氏政权、九千五百年前之太古少昊帝说起。
网站简介:
据新近发现的、史记都没有记叙的、现代历史学家所缺乏的文章:“上古、太古时代君主之少昊金天氏政权”一文,填补了国史中有关自伏羲女娲氏政权至姒禹夏朝政权之前的许多历史空白。揭穿了“三皇五帝”之伪史。使我们少昊金天氏子孙后代,得以知道自己祖宗的起源与光辉灿烂的文明史。
“上古、太
我们应当诚挚感谢考古学家!感谢历史学者!感谢玉壶九千大师!感谢考古学家、历史学者、“玉壶九千”等人为中华真实历史的还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本版面全文共分九大部分:
第一部分 金天氏始祖少昊帝之渊源和金天氏为人类天文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部分 被司马迁遗落的上古少昊金天氏政权 第三部分 伏羲氏与女娲氏及中国远古的简单历史 第四部分 夏朝姒禹帝的“圣贤之德”与夏朝的简单历史 第五部分 少昊金天氏政权首任帝清喾公嫡系苗裔圣人郯子的故事和郯国的疆域 第六部分 少昊金天氏之东夷和淮夷说 第七部分 金姓起源和本网站对金氏宗亲之传家宝《金氏宗谱》中之《授姓序》的推理解说与追踪溯源 第八部分 少昊金天氏苗裔温州前后金的故事与金姓名人及金姓的不同祖宗渊源 第九部分 憘说彭城郡及郡望起源与金氏寻根网中金华谬论多
第一部分 金天氏始祖少昊帝之渊源和金天氏为人类天文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少昊金天氏的远祖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七任帝少昊(生于西方纪元前7573年,于丁酉年(公元前7524年)被推举为帝,卒于西方纪元前7509年),帝讳:风挚公。
少昊帝的父亲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五任帝太昊的第二个儿子,讳:风该公 。公之官职为金正,称金天氏。
少昊帝的母亲的名讳:皇娥,又名书戚。皇娥是女娲氏族的大首领,皇娥的工作是负责对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观测。
传说少昊的母亲皇娥夜里织准绳而察北斗璇玑,白天便乘独木舟往四海游玩。一日游西海,在海滨遇见了白帝太昊(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五任帝)之子金天氏,二人一见倾心,对歌言情,乐而忘返,在云水苍茫的西海滩上相拥共寝,阴阳交合。这天夜里,便有一颗大星如同美丽的彩虹,粲然夺目,从空中滑落在穷桑之野,皇娥便怀了孕,在师嬟四十二年(戊申年,西方纪元前7573年),于稚华之渚(即华渚,在今山东曲阜境内)生下了少昊。
所 以,历 史 上 有 少 昊 是 天 神 降 世 之 传 说 。
因少昊生于穷桑,故史书上又称他为穷桑氏,亦称桑丘氏。
少昊在西方纪元前7 5 2 5年被推选为帝,在位时他承袭了父亲金天氏的历法,并发扬光大。 少昊帝去世后,尊称帝少昊,尊号金天氏,金穷氏。
《帝王世纪》记载:“少昊自穷桑以登帝位,徙都曲阜,崩葬云阳山。
少昊金天氏的文化成就主要在天文学方面。
约西方纪元前5000年——西方纪元前4500年间,少昊金天氏在今江苏连云港朐山将军崖留下了大量岩画,这些岩画都是极为珍贵的远古历史文物。据学者王大有先生考证,这些岩画是少昊鸷鸟氏与勾芒氏的天文日月星象图(西元1980年发现将军崖岩画)。
朐山又名锦屏山,是当年勾芒氏与常羲氏观测日月升落的天文台。将军崖上如今还留有当年他们观测天文历法的纪录。与天文历法同时存在的还有云台山东磊渔湾太阳石。太阳石上刻有一组重要的上古符号文字,是中国远古文明的有力见证。
另外,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和江苏邳县少昊族(族,蛮话音泽、逐。)聚居区,还发现了鸟夷、岛夷大山纪历陶文图和八卦太阳历图,在山东及辽东沿海地区还出土了多件璇玑玉衡天文观测仪器。这些出土文物有力地戳穿了历代儒家所炮制的“三皇五帝”伪史。
少昊大帝去世后,族人称少昊金天氏,世世代代居住在穷桑之地。后来氏族发展扩大,不断对外扩张,成为东夷集团势力最为强大的部族。
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创立者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七任帝少昊传百余世的苗裔、拥有二十五个分支的少昊集团大酋长,讳清喾(音ku)公。
第二部分 被司马迁遗落的上古少昊金天氏政权
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创立者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七任帝少昊传百余世的苗裔、拥有二十五个分支的少昊集团大酋长,讳清喾(音ku)公。
少昊金天氏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后裔,是伏羲女娲氏迁徙到古黄河下游的一个分支。少昊金天氏的先祖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的七任帝少昊,讳:风挚公。
少昊的父亲是伏羲女娲氏政权五任帝太昊的第二个儿子金天氏,讳:该公。少昊的母亲是女娲氏的首领,名讳:皇娥,又名书戚。皇娥的工作是负责对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观测。
少昊在西方西方纪元前7525年被推选为帝,在位时他承袭了父亲金天氏的历法,并发扬光大,被人们尊称为金天氏,金穷氏。
少昊大帝去世后,族人称少昊金天氏,世世代代居住在穷桑之地,后来氏族发展扩大,不断对外扩张,成了东夷集团势力最为强大的部族。
黄帝轩辕氏政权建立,黄帝轩辕氏政权的首任帝姬芒封少昊青阳玄枵(又讳鸷)为东夷鸟师大司马(西方纪元前4510年),赐姓为己,称作己鸷。【注释:到西方纪元前4437年黄帝政权三任帝姬豕即位,因青阳玄枵(又讳鸷)有圣德,复赐姓为姬。————此位黄帝轩辕氏三任帝姬豕赐封之“青阳玄枵”,应当是彼黄帝轩辕氏首任帝姬芒时赐封的“青阳玄枵”之后人。据说,古人没有像今人这样严格的姓名区别,一个名号可以沿用很多代。打败夏朝君主太康的有穷国首领后羿,其名从远古祖上一直沿用下来到他仍然还在用】。
自此,少昊金天氏的一部分族人被赐姓为己,过后又有许多族人被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三任帝姬豕赐予多个姓。
己鸷被少昊后裔尊称为帝鸷、帝俊。帝俊少昊族以今河南的浚县、清丰和山东的曲阜、兖州、高青、青州、高城、长清、临清、临朐为中心区,与句芒、羲和、常羲族人共同联合起来,继续发扬太昊创立的天文学成就,完善天市垣的观测系统,并领导了三苗九黎族的复德复国斗争,在海浸洪涝的灾害面前不屈不挠。与防风氏(方夷)共同开拓了自山东半岛渤海湾向北至东北平原和山地的大片疆域,成为后世的东北九夷;还开拓了大小兴安岭、日本三千群岛至阿留申群岛的广阔地区。
少昊金天氏传百余世,至黄帝轩辕氏政权末期时,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二十五个分支的氏族集团,称作东夷少昊集团。黄帝轩辕氏政权第十五任帝号次执政时期,政治腐败,贪官横行,百姓怨声载道。于是,东夷少昊集团的大酋长清喾公(音ku),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率本部二十五族,联合炎帝后裔共工、祝融、夸父族和蚩尤氏的九黎三苗族等一切与黄帝轩辕氏政权为敌的部族,大举进攻黄帝轩辕氏政权,最终击败了末代黄帝姬号次,迫使其让出帝位,退位称臣。
于是,清喾公于西方纪元前4053年正式登基即位称帝,建立起少昊金天氏政权,以本年(戊子年,公元前4053年)为清喾元年。
少昊金天氏政权共历七任帝,执政虚记二百六十四年(西方纪元前4053年——西方纪元前3790年)。
1、帝清喾 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西方纪元前4053年——西方纪元前4018年)。
2、帝大 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西方纪元前4018年——前3983年)。
3、帝罄 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七年(西方纪元前3983年——前3947年)。
4、帝旸珢 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西方纪元前3947年——前3918年)。
5、帝琨 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西方纪元前3918年——前3885年)。
6、帝畅葵 在位执政虚记六十一年(西方纪元前3885年——前3825年)。
7、帝匠敬 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西方纪元前3825年——西方纪元前3790年)。
西方纪元前3790年,少昊金天氏政权末任帝匠敬(清阳)公禅位给外甥颛聆,少昊金天氏政权宣告结束。颛聆改名颛顼,迁都兖州,仍封舅舅于临朐,历史进入颛顼高阳氏政权时期。
在孔子和司马迁所编造的古史中,少昊(玄嚣)成了黄帝的儿子,司马迁没有让他称帝,而是说:“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史记.五帝本纪》)
汉以后的史学家们觉得司马迁之说不妥(那样黄帝的寿命将超过二百岁),便又把少昊抬出来当了八十四年的帝王,并冠以金德王之号。
《史记》的可信度有多少与我对《史记》的看法
一、《史记》说阿房宫是秦始皇临死前几年才建造的,而《汉书》说阿房宫是由秦始皇的高祖父秦惠文王始建的。
《史记》根本没有提到洞庭郡,而湘西里耶古井出土的秦朝简牍,详细记载的公文,证明了洞庭郡曾经的存在。
《太史公自序》说,《史记》130篇,52.65万字。
《后汉书•杨终传》记载着,"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被删后的《史记》,仅剩下10余万言,
而如今的《史记》,却有55.56万字。
由此可见,这近46万字,都是经过后人改写或者掺杂进去的。
二、或许因为黄帝轩辕氏族也有一人取名挚,与金天氏少昊帝挚公同名。因为记录远古历史的《尚书》被秦始皇给焚烧了,加上项羽火烧阿房(音pang)宫,仅存于秦帝都咸阳的典籍,便荡然无存了(到汉文帝时,晁错在伏生的孙女帮助下仅从伏生那里得到二十八篇《尚书》,从民间寻得一篇,共二十九篇,成为仅存的孤本)。所以,宣扬孝忠仁义圣贤思想、宣称万世皆系与黄帝的儒家与汉武帝便利用这一巧合,颠倒历史时间,把出生于西方纪元前7573年、于西方纪元前7525年被推选为帝的少昊风挚公,移花接木,套到西方纪元前4513年创立政权的黄帝轩辕氏的后裔身上。而实际上金天氏少昊帝比黄帝轩辕氏政权的第一任帝姬芒早了近3000年。
三、如今有很多金氏子孙,在建造祠堂、编撰宗谱中,都采用在汉武帝逼迫下而无奈篡改历史(或者说因缺少原始数据、仅有二十九篇《尚书》为底版故而无法写全历史)的司马迁的《史记》中的记载。很多人都是深信不疑、毫不犹豫的采用,而且还不听忠告。真是可悲!什么“万世皆系于黄帝”?黄帝姬芒的父亲、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其实也不过就是西北边远的一个部落首领而已。
当年(共和戊子年,西元2008年),我在《铁血论坛》中与秦始皇的长公子扶苏的后裔:一个103岁的长者(卸任掌门人)、一个27岁的青年(候任掌门人)交流时(他们是中医世家,长公子扶苏的后裔,历代以行医为业,他们的医术得自于扁鹊之真传。扶苏当年并没有被胡亥害死,而是闻风先逃、隐居于深山之中————此山区到西元2008年才通电)。这位扶苏公子的传人、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对我说,现在的所谓的“历史” ,很多是假的。他说,“如果说出真实的历史,会让很多人“吐血” 的!————那些穷毕生之年华与心血研究历史的人,当你告知他,他所研究的都是假的、他白费心机了。你说,他会是什么感受呢? 所以,这个年轻人说,还是不要去说明更好,历史都是过去的事了,就让他过去吧。
这位扶苏公子的传人、103岁的老者对我说:“山林深处,藏龙伏虎!”————高人、名士隐居者并不少。时间是共和戊子年七八月份【西方纪元的2008年9月份】。当时,103岁的长者还说:我的祖宗有灵啊,我家里还有一个十九岁的小孙儿,能过目不忘。这个小孙儿一进藏书楼,就是三四天,家里的几十万卷藏书都已经被他看完了。
我开玩笑的对长者说:中医世家后继有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幸啊 !
所以,我认为,全中国人民、包括历朝历代的皇帝、大臣、文人等等,都被汉武帝、司马迁和所谓的“儒家圣贤思想”给欺骗了。司马迁写史记时,受到汉武帝的严重干扰或者说缺少原始材料,编造、伪造了中国的远古历史。
汉武帝对天下宣扬的是忠孝仁义礼的儒家思想,而汉武帝却把自己的皇后、太子都整死。这样的人,难道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
篡改历史与秦始皇焚书(历史典籍),都是千古罪过。这些损失是无法挽回的,是遗祸千秋万世的。
如今考古学发现了许多真实的历史真相,世家后裔、历史学者与考古学家把真实的历史还原于天下。也揭穿了孔家、汉武帝、司马迁炮制的“三皇五帝”伪史。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幸运!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如果孔圣人、汉武帝、司马迁他们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据《通鉴外纪》记载:
帝少昊即位时,有凤鸟在王宫上空盘旋。朝中官员认为,这是天帝的旨意,新朝应该以“鸟”为官员的标识。
于是,帝清喾公便以鸟名官:
任命凤鸟氏为历正,掌管天文、历法;
任命玄鸟氏为司分,掌管春分、秋分;
任命伯劳(鸟)氏为司至,掌管夏至、冬至;
任命青鸟氏为司启,掌管立春、立夏;
任命丹鸟氏为司闭,掌管立秋、立冬;
任命祝鸠氏为司徒,掌管民政;
任命睢鸠氏为司马,掌管军政;
任命鸤鸠氏为司空,掌管建筑;
任命爽鸠氏为司寇,掌管刑律;
任命鹘鸠氏为司事,掌管营造。
又根据五方设立五雉(五工正),分管五种技工:
东方叫鶅雉,掌管制陶;
南方叫翟雉,掌管冶金;
西方叫鷷雉,掌管木工;
北方叫郗雉,掌管皮革;
中央伊洛以南叫翚雉,掌管织造和印染。
另外还设立九扈(九农正),分管九种农业:春扈鳻鶞(fen,chun),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ze,ze),宵扈啧啧,桑扈窃脂,老扈鶠鶠。(据《左传·昭公十七年》)
少昊金天氏政权的文化与发展:
少昊金天氏文化的发展,是以摆脱黄帝轩辕氏建立的“一统文化”为背景,故而被黄帝政权的拥护者称之为“九黎乱德”。当时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少昊、九黎等族团,反对黄帝轩辕氏强制推行的黄帝镇星(土星)六十甲子《归藏》易历,反对其推行的玄武有熊王族图腾制、太微垣中心制、四方宗族领袖朝拜中央黄帝的“五行土德中央制”等一系列制度。少昊金天氏政权以宽松自由的政策管理天下,打破了黄帝轩辕氏政权创立的“德制”罗网,复兴了原来的三苗九黎文化。这是少昊文化和黄帝文化的本质区别。
清喾公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清喾三十五年(岁在壬戌,西方纪元前4019年),终年六十二岁。去世后遗体安葬在云阳少昊陵(今山东济宁曲阜市东北约四公里处),帝号清喾,尊称少昊,尊号金天氏、云阳氏。
此后的少昊金天氏族发展得十分强大。
其它氏族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羲和阳夷日族有十个分支。
昌意(常羲)兔族有十二个分支。
三苗鸟部有十二个分支。
九黎虎部有九个分支。
蚩尤族又分化为蚩部、尤部、邹部、屠部、邹屠部五个分支。
人夷族分化为人部、修部、儵部、条部、巳部、己部六个分支。
犬夷族分化为宿沙、白犬、天犬三个分支。
重氏族分化为老(耆)童、大章、重氏、熏氏、句芒、东氏、中氏、仲氏、榆氏、程氏、温氏、苏氏、芈氏十三个分支。
该氏族分化为蓐收、奎氏、封豕、封稀、防风、大人六个分支。
熙氏族分化为臣氏、巳氏、熋氏、龟氏、鳖氏、鲧氏六个分支。
其它还有女儿国、月母国、莒国、费国、奢比尸国、君子国、天吴(虞)国、青丘国、黑齿国(黑夷)、凿齿国、危国、雨师妾国、玄股国(玄夷)、劳民国(崂夷)、窫窳(ya yu)国、始鸠国、中容国、司幽国(奚人)、白民国(白夷)、女丑国、埙民国、葊兹国等。史称百族兴旺,万国林立。
由于少昊金天氏政权施行开明宽松的治理方式,使各氏族得到了充分地休养生息,氏族人口迅速繁衍,不断的立族分支,以族为国(部落)。当时的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地区,氏族相当繁荣,可谓族国林立。
少昊金天氏政权时期,上古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基本上全面崩溃,母权制被废除,父权制已经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各氏族以父系下传,逐渐有了清楚的世系纪录,出现了各个不同的父系宗族、家族、家庭,这些家、族、国(宗族)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巫史,设立层次不同的神龛、祭坛和神位,祭祀天、地、神、君、亲、祖,直接与天地神明沟通。
帝匠敬,号清阳,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之少昊金天氏政权的第七任帝。
匠敬帝有一位姐姐叫昌仆,又称淖子阿女,是一位能文善武才华横溢的女中豪杰,被封在蜀山(今四川境内),主管天象观测,被称作蜀山氏。昌仆后来嫁给了黄帝后裔昌意的后代韩流,生下了一位非常聪明的儿子,取名颛聆(即颛顼)。颛聆从小跟随母亲居住在蜀山,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转和变化,学到了许多知识。他极为聪明,对天地变化、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等各方面都说的头头是道。
匠敬帝听说外甥有如此奇才,便让他入朝为官,辅佐他治理朝政。
匠敬二十五年(辛丑,西方纪元前3800年),颛聆入朝辅政少昊政权,这一年他刚满十岁。
《帝王世纪》记载说:
(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十二而冠,二十登帝位。”
匠敬三十年(丙午年,西方纪元前3795年),因颛聆辅佐朝政有功,少昊清阳帝(即匠敬)将他封在了高阳(今河南开封市杞县西),称高阳氏。
匠敬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于匠敬三十五年禅位于外甥颛聆,禅位后又活了二十年,卒于颛顼二十年(辛未年,西方纪元前3770年),终年七十九岁。去世后遗体安葬在临朐城东北少昊陵(在今山东潍坊市境内),帝号匠敬,尊号少昊清阳氏。
颛聆即位称帝后,改名颛顼,迁都于兖州(今山东济宁兖州市),仍封舅舅己匠敬于临朐。
这一段历史在正统的历史书上是看不到的,为什么呢,因为正统史书都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唐尧、虞舜都是儒家所精心塑造的圣贤,圣贤怎么可以有这样的不肖子孙呢?所以便把这段历史改写了,让虞舜活了一百岁,又编撰了动人的禅让故事,世代流传,家喻户晓。而真正的史实却被当成了荒诞不经的野史,只能在民间悄悄流传。
古史记载:“少典
孔子和司马迁对远古历史的改造,完全是出于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是为历代统治集团的政治服务的,根本不是真实的历史。
可笑的是如今还有一些中国人仍把孔子的谎言当成史实去大书特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或许,有人会说,孔子是圣人,圣人怎么会造假呢?
请问,如今世间还有几个人知道,孔丘刚一做官掌权,就把少正卯杀了的历史往事?
有人责问孔子曰:卯何罪?
孔子曰:匹夫无罪,怀才其罪。
就是说,少正卯本来是无罪的,只因为他太有才学了,所以,他就有罪。因此,孔丘就杀了他。
各位试想一下,如果少正卯在,孔子能成为天下最博学之士吗?能成为一代宗师吗?所以,别人怀才就是罪,而孔子怀才不为罪。————因为少正卯比孔丘更有才,所以孔丘就利用手中的权力杀了少正卯,以踢开孔子走向仕途、走向成名的绊脚石。那么,相比于杀人,孔丘伪造一些远古历史,对孔丘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然,孔子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
孔子开创了中国学堂教育之先河,让无数百姓得以启蒙、学到知识,让无数平民百姓能养子成龙,得以光宗耀祖。
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名垂青史,光照万年。
少正卯讲课讲得比孔丘还好,如果少正卯在,名垂青史,光照万年的人,就未必是孔丘了。
匠敬帝的姐姐昌仆与外甥颛聆(即颛顼)及黄帝后裔昌意
匠敬帝有一位姐姐叫昌仆,又称淖子阿女,是一位能文善武才华横溢的女中豪杰,被封在蜀山(今四川境内),主管天象观测,被称作蜀山氏。昌仆后来嫁给了黄帝后裔昌意的后代韩流,生下了一位非常聪明的儿子,取名颛聆(即颛顼)。颛聆从小跟随母亲居住在蜀山,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转和变化,学到了许多知识。他极为聪明,对天地变化、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等各方面都说的头头是道。
匠敬帝听说外甥有如此奇才,便让他入朝为官,辅佐他治理朝政。
匠敬二十五年(辛丑年,西方纪元前3800年),颛聆入朝辅政少昊政权,这一年他刚满十岁。
《帝王世纪》记载说:
(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十二而冠,二十登帝位。”
匠敬三十年(丙午年,西方纪元前3795年),因颛聆辅佐朝政有功,少昊清阳(即匠敬)帝将他封在了高阳(今河南开封市杞县西),号高阳氏。
《历书》中说:
“少皞氏之衰也,……颛顼受之……。”此语引自《国语·楚语下》,说颛顼是继少昊而立的。————即少昊青阳帝觉得自己已无力治理、管制国家,禅让帝位,颛顼接受之也。实际上是颛顼控制了朝政,架空了舅舅青阳帝,帝青阳索性将帝位禅让给了颛顼,自己享清福去。
《山海经·大荒东经》云: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郝懿行注云:“此言少昊孺养帝颛于此,以琴瑟为戏弄之具,而留遗于此也。……少昊即颛顼之世父,颛顼是其猶子,世父就国,猶子随侍,眷彼幼童,娱以琴瑟,蒙养攸基,此事理之平,无足异者。”————少昊帝是舅舅,禅让帝位予外甥颛顼也。
《被学记》:曰:
“颛顼二十登帝位,承少昊今官之政,以水德宝历矣。”————颛顼继承少昊之帝位也。
《吕氏春秋》记载:
“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穷桑(曲阜),及登为帝”。————即颛顼在穷桑辅佐少昊帝青阳也。
我的看法:
上面(嘲笑孔子和司马迁)的说法,也许是真实的。
但是,也许有这个可能,即司马迁写史记时,他的底本仅有二十九篇《尚书》。由于司马迁缺少原始数据,因此他所写的上古历史,与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差距。
据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
汉文帝时,有个叫伏生的文人,从深山中回来,传说此人背诵《尚书》很刻苦、很用功。
如今伏生年事已高,九十高龄,路也走不动了,很多事件都健忘了。因此,汉文帝派晁错去见伏生。由伏生的孙女转述,晁错用隶书记录,仅整理到二十八篇《尚书》,后来在民间寻到一篇,共是二十九篇。
经过王莽篡汉、刘秀复国之后,这二十九篇《尚书》也遗失了。
如今,除非秦始皇的后人公布他们家仅存的《尚书》的全部内容,不然的话,我们想知道更多的真实的太古、远古、上古历史,只有寄希望于考古学家的考古发现了,或者指望还有其它世家后裔,能把他们家传的历史记载公之于世。
第三部分 伏羲氏与女娲氏及中国远古的简单历史
一、伏羲氏的历史
伏羲,男,风姓。名伏羲,又称伏羲氏、庖羲氏、庖牺氏、宓牺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首任帝。
伏羲的母亲是风兖部落的女首领,居住在华胥山之渚(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被称为华胥氏。华胥氏年轻有为,与族叔风偌率族人逐水草而居,过着浪漫的游牧生活。
一日,他们游牧来到水草丰茂的雷泽(今甘肃陇南市境内),结识了雷泽氏的年轻酋长。这位酋长是一位年轻威武的小伙子,华胥氏和他一见钟情。于是,她沿着这位男子汉的大脚印走入了浓密的草丛,春情萌动,二人相拥,云雨交加,如醉如狂。从此,她就怀上了孩子,于西方纪元前7774年春三月十八日,在仇夷山(今甘肃陇南市西和县西南洛峪)下的茅草屋里生下了伏羲。
后来伏羲被送回大帝湾(今甘肃天水市泰安县北)的一个小村子,在那里长大成人,并创制了重悆钺仪勾股(规矩)纪历法,因此人们后来把伏羲所住的小村子称作“成纪”。
伏羲生而聪明,有圣德。他求学于燧人弇兹门下,因聪敏好学深得老师青睐。燧人氏的首领便把祖创的《河图》、《洛书》传授给他。
《河图》、《洛书》始作于距今一万四千八百年以前。
《河图》又称《星系轮布图》,是燧人弇兹氏青鸟部的大酋长柯约耶劳所创。该图由象征阴阳的二十个图形符号构成,内涵极深,被世界学术界公认为是易学、玄学、术学等多学科之先。
《洛书》是燧人弇兹氏须女部大酋长柯诺耶劳在观察北斗九星时创制。
我们今天所见的北斗星为七颗,一曰天枢,二曰天璇,三曰天玑,四曰天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故称北斗七星。而上古时候则是北斗九星,除以上七星外,还有牧夫座的“招摇”和“梗河”。
伏羲得到《河图》、《洛书》后,刻苦钻研,深有所悟。于是他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探天地运行的法则,观鸟兽活动的变化,以自身和自然界万物的形体做象征,创立出“八卦”,即干(音:qian)、坤、震、巽、坎、离、艮、兑。伏羲用八卦来与神明之德相通,概括出世间万事万物的情状。
伏羲的才华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获得了众多年轻女子的青睐。许多部落的女首领纷纷追求伏羲,想获得他的爱情。但是,伏羲却在众多女子之中惟独看上了凤姓姑娘女娲。
女娲与伏羲同属于大伏羲氏族,但与伏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支系,伏羲姓风,女娲姓凤。他们虽然以兄妹相称,并非同胞兄妹。早在燧人氏时期,各民族部落就有明确的规定,有血缘关系的同族男女不得为婚。古史中伏羲女娲兄妹为婚实属神话传说。
西方纪元前7744年,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前往凤州(今陕西宝鸡市凤县)与女娲完婚,时年伏羲三十一岁,女娲十六岁。
西方纪元前7724年,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数百个部落联合罢免了燧人氏的最后一位大酋长,推举伏羲为帝。
于是,伏羲立都于榆中(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正式建立伏羲女娲氏政权。
伏羲以木德王天下,帝号罗奉。
罗奉元年(丁丑年,西方纪元前7724年),伏羲在榆中接替天齐建木的祭天权,燧人氏自此退位。
罗奉二年(岁在戊寅,西方纪元前7723年),伏羲在榆中不周山重建天齐表木,名此山为方山,又名日魁山。表木名大风雨表。以共工氏为上相,主管不周山上的天齐表木观象台,主持大风雨表的观测,用八索判断方向(地维)为历法天象总管,掌握祭天权,其权位仅次于伏羲。
罗奉三年(华历己卯年,西方纪元前7722年),伏羲以木星为主观测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以北斗九星的斗柄——“梗河”与大角、摄提、角宿(青龙第一宿)为天下春季之始。以日表八索为定表游表,确立勾股弦周天历度为三百六十度。以每月为三十六日,每年为十月,每年三百六十日。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极,四时,八节。每时九十日日,每节四十五日,总共三百六十日。
罗奉四年(庚辰年,西方纪元前7721年),伏羲首设柱下史,以管理历法和天象。首次命人在居住区外围筑墙,始为城,为都;并在城中设灵台,以为祭祀中心。首次立巫政管理制度,设官分政。以龙纪官,命大庭氏为居龙氏,主管建筑;命薮魁氏为水龙氏,主管水利;命阴康氏为土龙氏,主管农牧,兼任中官黄龙氏,主管民政;命混沌氏为降龙氏,主管法律;命昊英氏为潜龙氏,负责制造甲历;命朱襄氏为飞龙氏,负责制造书契。
罗奉五年(辛巳年,西方纪元前7720年),伏羲以共工氏为上相,柏皇氏为下相,朱襄氏为左监,昊英氏为右监。命栗陆氏居北,为冬官,号黑龙氏;命赫胥氏居南,为夏官,号赤龙氏;命昆吾氏居西,为秋官,号白龙氏;命葛天氏居东,为春官,号青龙氏(又称苍龙氏);命阴康氏居中,为中官,号黄龙氏。
罗奉六年(壬午年,西方纪元前7719年),夏四月初三日,天降暴雨,一连下了三十天,女娲所居住的凤州被洪水淹没。伏羲、女娲组织族人乘葫芦舟漂流逃亡至麦积山,避难于仙人洞,直至水势减小时才通过山地转移,逃往秦岭太白山,向太白族人求救。
罗奉七年(癸未,西方纪元前7718年)伏羲族人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重建女娲故居凤城。
罗奉八年(甲申年,西方纪元前7717年),伏羲迁都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并在此修筑城垣。但不久又因洪水逼迫离开陈仓,率族人沿秦岭东迁至骊山、华山一带,进入华胥氏族的领地。华胥氏居住在今渭南市华县一带。伏羲女娲氏居住在华山牛鸠原、枣香河一带。
罗奉九年(乙酉,西方纪元前7716)伏羲在枣香河畔建都,称帝王村。女娲则居住在离此不远的栗家原。同时在枣香河东西两岸建盘东寨和盘西寨,在盘西寨栽植梭罗神树,以祈求太平。
罗奉十年(丙戌,西方纪元前7715年)女娲迁居于焦村原西华,以干头原台坝为祭天中心,在西华之西另设西章天象台,实测推算日月失序。三百六十日为一年,日数不足,便把每年增加五日,为年与年之间的过度期,称作过年。
罗奉十二年(岁在戊子,西方纪元前7713年),伏羲女娲迁居于王屋山。这年的正月二十三日,日全蚀和月全蚀同时发生,天地黑暗,万民皆惧。女娲认为是天道不满所致,她亲临王屋山顶峰,设坛祭天,采山上石洞中五彩石布成东西南北中五宫阵容,于中宫积柴草引火燎祭离火太阳,以表对上天的诚意。果然没多久日蚀和月蚀便完全解除,日月运行如初。于是女娲向伏羲建议重新颁布了补天历,规定新历每年仍为十个月,每月三十六日,过年补天五日,全年合计三百六十五日。同时还下令在王屋山下重建凤城,再立大风雨表。天柱复生,四极重立,通天表木又成,因坛而背方州,因圜而抱圆天,盖天观测系统又重新运作起来。后来古人把这件事神化了,说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淮南子,览冥训》)。好事者便据此把这一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成了神话。
罗奉十三年(己丑,西方纪元前7712年),伏羲获白龟于白龟山(今河南平顶山市)。他细心观察龟甲的分布,深入研究《河图》、《洛书》之间的内在联系,悟出了太极原理,始作《太极图》。他发现龟背甲骨中五环八,背甲十三,腹甲九,裙边甲二十四,背圆,腹方,四足撑天地,遂明大道。于大隗山玄元洞(今河南郑州新密市)推衍八卦,重为六十四卦。是年,伏羲东巡狩登泰山观天下,举行封禅大典。封天下三天三镇:西天西镇昆仑山,中天中镇王屋山,东天东镇泰山。天下文明肇于三镇,孕于土,始于圭,成于文。命泰水名大汶河,命皇策大典为坟。
罗奉十四年(庚寅年,西方纪元前7711年),葛天氏作歌八阕,歌颂伏羲氏族东迁创业的史迹。其歌分为八个章节,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谨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葛天氏初民自雍州(玄鸟大雷音氏所生之地)而游牧定居,植五谷,谨勤于伏羲所立的测天道(天常)之法,因此达到并完成伏羲帝所规定的测天道力度的要求,敬授民时,不误农耕稼穑,取得万象更新政绩,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
罗奉十五年(辛卯,西方纪元前7710年),伏羲移居宝丰(今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宣布王屋为天下之中,山名中条山。水为中河,地为中原,表为中央,建木棱罗。
封女娲于汝阳(今河南洛阳市汝阳县),统领中州。其族人居于汝水与娲水之间。
封弇兹氏于磁山,居磁州(今河北邯郸武安市)。
封雷祖氏于兖州泽,居住在兖州(古济水与黄河之间,今河南荥阳市至山东东营市一带)。
封华胥氏于华山,居住在华阳(今陕西泰岭以南)。
罗奉十六年(壬辰,西方纪元前7709年)伏羲迁居于泌阳盘古山(今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西)。
罗奉十八年(甲午,西方纪元前7707年)伏羲病逝于桐柏鸡公山(今河南信阳市南80公里),终年六十八岁,遗体安葬在盘古山(今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盘古镇)。尊号羲皇。后世又被追尊为泰皇、人皇。
(部分内容“玉壶九千”参阅
二、女娲氏的历史
女娲,凤姓,名女娲,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二任帝。
女娲是伏羲氏族凤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于壬寅年(西方纪元前7759年)出生在凤州。她16岁时,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向她求婚,二人结成了夫妻。此后他们便住在了凤州,先后生下了四个儿子,长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
罗奉元年(西方纪元前7724年)伏羲在榆中称帝,女娲仍留守凤州。
罗奉六年(西方纪元前7719年)夏天,凤州发生了大洪水。当时伏羲、女娲都住在凤州,他们组织族人乘葫芦舟逃亡到秦岭的太白山下。后来,他们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又重建家园。
罗奉十二年(戊子年,西方纪元前7713年),她与伏羲带部分族人迁居于中原的王屋山(今河南济源市城区西北约90公里),在那里开辟新的领地。
罗奉十五年(西方纪元前7710年),伏羲封女娲于汝阳(今河南洛阳市汝阳县),统领中州。
罗奉十八年(华历甲午年,西方纪元前7707年)伏羲去世,女娲被氏族联盟推举为帝,建都于汝阳,帝号女皇,以乙未年(西方纪元前7706年)为女皇元年。这一年女娲53岁。
女娲即位后对执政的一些官员进行了部分调整。
封上相中央氏于沁水流域,居沁阳(今河南焦作市西南)。
封下相柏皇氏于王屋,居柏香(今河南济源市东南)。
命共工氏为地官,居太行山,主管治水。
命朱襄氏为史官,居襄城(今河南许昌市西南),主造书契。
命昊英氏为历官,居伊水鸣皋(今河南洛阳市嵩县东北),主修甲历。
命栗陆氏居于西华及栗广之野(今河南夏邑县),负责水利建设。
命骊连氏于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葛天氏于长葛(今河南许昌长葛市)、阴康氏于太康(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共同主管农业生产。
命金提氏于桐柏太白顶(今河南南阳市桐柏县),主管化俗。
命乌明氏于东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主管建福。
命视默氏于犬丘(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主管灾恶。
命纪通氏、仲起氏、阳侯氏、宿沙氏四族为中官土正。纪通氏居王屋(今河南济源市西),主管中表;仲起氏居嵎番(今山东日照市),主管海陆;阳侯氏居阳谷(今山东聊城市南),主管江湖;宿沙氏居东平(今山东泰安市西),主管海盐。
命春官羲仲为木正,居青丘(今河南沧州市青县)。夏官羲叔为火正,居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秋官和仲为金正,居秦岭太白山(今陕西宝鸡市太白县东南);冬官和叔为水正,居龟蒙山(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东)。
另外封尊卢氏于鸿卢水(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混沌氏于昆吾屯留(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大庭氏于具茨山(今河南新郑市);有巢氏于朝城(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无怀氏于裴城(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
女皇二年(丙申年,西方纪元前7705年),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
双方大战的结局是共工氏失败,率部族西奔,怒而袭击祭天圣地不周山(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共工率部族攻上山顶,砍倒了天齐建木,割断了八索准绳,定表向东南倾斜,表绳断绝,八维失准,象征王权的祭天中心遭到了严重破坏。女娲又命骊连氏率族人与祝融氏族联合攻打共工氏,将共工氏一族赶往祁连山以北。
由于天齐表木遭到破坏,天象观察和天气变化的预测都不能正常进行;结果这年夏天大洪水来临,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突然而来的洪水吞没,许多族人都葬身于大洪水中。
当时女娲等人居住在高地得以幸免。她立刻组织族人砍伐树木,绑制简易木排,下水迎救被困的人。他们奋战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数百名青年男女,这些获救的青年都向她磕头致谢,尊称她为圣母。
女娲率族人与洪水搏斗的这段历史,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被神化了,被演绎成了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说:
共工氏与女娲争帝,女娲命祝融氏领兵攻打共工氏。
共工氏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
不周山乃撑天之柱,被共工氏一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响。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了,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
但是,山林是兽类的领地,它们受到侵扰后十分愤怒,向人类发起疯狂的攻击。又有许多人被野兽咬死,吃掉。
人类遭遇到了空前的灾难,有的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崩塌的山石砸死,有的被凶猛的野兽和大鸟杀害,人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经过这场浩劫,人类幸存者已经很少。
为了使人类能再次发展增多,女娲便以黄土和泥,用双手捏起泥人来。
她先捏了个男人,又捏了个女人,然后向他们吹口气,他们就变成了人。
女娲让他们结为夫妻,他们便双双向女娲跪拜,尊她为始祖。
女娲高兴极了,便继续一对一对地捏起来。
黄土人在她面前不断地增加。
她不停地捏。捏呀捏,从日出捏到日落,又从黄昏捏到了早晨。她不吃也不喝,忘我地工作着。也不知过了几天几夜,只看见她周围有几百上千个全身赤裸的男女在向他跪拜。
她觉得这样子很不雅,便抓了一把树叶向他们抛去。于是这些黄土人身上便多了件树叶串成的衣裤。她满意地向他们挥挥手,让他们奔往各地安家立业繁衍子孙。
女娲累了想休息一下,但眼前仍然还有一大堆黄泥。她有些不耐烦,不想再用手一个一个地去捏了,便抓起一根粗大的草绳,论起来用力抽打黄泥。
黄泥雨点般四处飞溅,瞬间变成了无数的男女,密密麻麻跪成一大片向她磕头,尊她为祖宗。大洪水后,中国人就是这样延续发展起来的。
女娲用手捏成的男女后来都成了有钱的贵族,那些用草绳鞭挞出来的男女则成了贱民。历史上总是有钱的贵族少,没钱的穷人多,其根源就是女娲当初造人不平等所致。
女娲补天固地和用黄土造人的传说虽然都是神话,但古人用这种浪漫和夸张的手法告诉我们,在遥远的古代女人和土地是何等的崇高和伟大。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根,女人是人类延续之本,女人和土地主宰着人类世界的发展。
至今女娲故乡的人们仍保留着崇拜泥土和女性生殖符号的习俗,他们用泥土捏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玩偶,并在玩偶身上庄重地刻上女性生殖符号,藉以表达中华儿女对大地母亲永久性的尊重和怀念。
女皇十年(甲辰年,西方纪元前7697年),女娲宣布废除旧的群婚制度,施行以女人为主体的对偶婚姻。家庭也由原来的群体大家庭分裂成以女人为主体的独立家庭。不过这种家庭并不稳定,因为对偶婚是女人娶男人为夫,被娶来的男人在家庭中没有任何地位,除了劳动和与妻子过性生活外,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没有丝毫权力。妻子随时可以把丈夫赶出去,再与外族团其它男子成婚。这种婚姻多则数月,少则几日,能保持一年以上的极少。因此,对偶婚的女人,一生可能会有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婚姻。健康的男人一生可能充当几次或几十次丈夫,但当他们年老体衰时,就会被赶回本族团,依靠自己的外甥女来养老送终。
女娲晚期,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村庄的出现,使人类由原来的流浪生活变成了定居生活。定居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拥有了更丰富的生活数据。人类已经从渔猎社会逐渐进入到了农业社会。
女娲在位执政共记五十五年,病逝于女皇五十四年(戊子年,西方纪元前7653年),享年107岁。她的遗体葬在风陵渡(今山西运城市芮城县西南)。尊号女皇。庙号女娲。
三 伏羲女娲氏政权之执政氏族与帝皇
伏羲女娲氏政权,传七十八任帝,立国虚记两千七百一十七年(西方纪元前7724年——西方纪元前5008年)。
伏羲女娲氏政权由大伏羲氏族的十五个氏族轮流执政,执政帝数和执政年限如下————
首先执政的是伏羲氏,连同轮流执政,伏羲氏前后共历二十四任帝,执政八百五十六年。
一、大庭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三十七年。
二、柏皇氏四任帝,执政一百三十九年。
三、中央氏五任帝,执政一百五十三年。
四、栗陆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二十四年。
五、骊连氏五任帝,执政一百八十九年。
六、赫胥氏五任帝,执政一百二十五年。
七、尊卢氏五任帝,执政一百四十五年。
八、祝融氏四任帝,执政一百年。
九、混沌氏四任帝,执政一百六十年。
十、昊英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二十一年。
十一、有巢氏二任帝,执政七十三年。
十二、葛天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一十年。
十三、阴康氏四任帝,执政一百六十二年。
十四、朱襄氏二任帝,执政七十二年。
十五、无怀氏二任帝,执政六十六年。
公元前5008年,炎帝魁隗氏强大起来,取代了伏羲女娲氏政权。
伏羲女娲氏政权之帝皇顺序:
伏 羲(伏羲氏1) 女 娲(伏羲氏2) 嬟 移(伏羲氏3) 师 嬟(伏羲氏4) 太 昊(伏羲氏5) 昊 嬟(伏羲氏6) 少 昊(伏羲氏7)
少昊在西方纪元前7525年被推选为帝,在位时他承袭了父亲金天氏的历法,并发扬光大,被人们尊称为金天氏,金穷氏。少昊帝去世后,遗体安葬在云阳少昊陵(今山东曲阜市东北四公里处云阳山)。
嬑节(伏羲氏8) 伏 泰(伏羲氏9) 羲 暤(伏羲氏10) 印 枪(伏羲氏11) 新 印(大庭氏1) 姯 印(大庭氏2) 随 象(大庭氏3) 伏 显(柏皇氏1) 可 塑(柏皇氏2) 郁 莟(柏皇氏3) 佘 蓄(柏皇氏4) 象 团(伏羲氏12) 象 伟(中央氏1) 节 触(中央氏2) 伏 案(中央氏3) 曲 秦(中央氏4) 随 秦(中央氏5) 晁 安(伏羲氏13) 伏 安(栗陆氏1) 起 望(栗陆氏2) 河 圭(栗陆氏3) 圭 嬜(伏羲氏14) 泰 望(骊连氏1) 施 公(骊连氏2) 团 良(骊连氏3) 冠 象(骊连氏4) 团 伏(骊连氏5) 伏 义(赫胥氏1) 娍 义(赫胥氏2) 肆 杤(赫胥氏3) 归 纹(赫胥氏4) 伏 秧(赫胥氏5) 团 暤(伏羲氏15) 秦 枪(尊卢氏1) 革 池(尊卢氏2) 枪 兰(尊卢氏3) 三 那(尊卢氏4) 革 兰(尊卢氏5) 赤 禅(祝融氏1) 洛 枪(祝融氏2) 附 前(祝融氏3) 洛 前(祝融氏4) 桑 味(伏羲氏16) 伏 纪(混沌氏1) 随 嬄(混沌氏2) 鹏 烁(混沌氏3) 茜 河(混沌氏4) 规 辛(昊英氏1) 金 乌(昊英氏2) 掮 师(昊英氏3) 雪 河(伏羲氏17) 汝 信(有巢氏1) 罗 秦(有巢氏2) 风 诰(葛天氏1) 峙 龙(葛天氏2) 达 河(葛天氏3) 荷 曲(阴康氏1) 达 耳(阴康氏2) 媒 兰(阴康氏3) 立 路(阴康氏4) 因 康(伏羲氏18) 墙 烁(朱襄氏1) 泽 治(朱襄氏2) 渭 茂(伏羲氏19) 苍 芒(无怀氏1) 节 曲(无怀氏2) 风 和(伏羲氏20) 节 氏(伏羲氏21) 太 河(伏羲氏22) 大 耀(伏羲氏23) 节 芒(伏羲氏24) 。
四,中国远古政权的简单历史
(一)中国太古、上古之远古政权是氏族联盟时代政权。名称如下:
氏族联盟时代起于西方纪元前7800年前后的燧人氏文明时代结束,讫于西方纪元前2071年帝舜有虞氏政权结束,历时五千七百余年。
氏族联盟时代从伏羲女娲政权开始,较有影响的十二个氏族联盟政权如下,这十二个氏族联盟政权是:
一、伏羲女娲政权 传七十八帝,执政虚记两千七百一十七年(西方纪元前7724年——前5008年)。
二、炎帝魁隗氏政权 传六帝,执政虚记二百四十三年(西方纪元前5008年——前4766年)。
三、炎帝神农氏政权 传八帝,执政虚记二百五十四年(西方纪元前4766年——前4513年)。
四、史皇仓颉氏政权 传五帝,执政虚记一百一十年(西方纪元前4637年——前4596年)。
五、九黎蚩尤氏政权 传七帝,执政虚记一百八十年(西方纪元前4584年——前4405年)。
六、黄帝轩辕氏政权 传十五帝,执政虚记四百六十一年(西方纪元前4513年——前4053年)。
七、少昊金天氏政权 传七帝,执政虚记二百六十四年(西方纪元前4053年——西方纪元前3790年)。
八、颛顼高阳氏政权 传十二帝,执政虚记四百一十一年(公元前3790年——前3380)。
九、帝喾高辛氏政权 传二十一帝,执政虚记五百八十二年(西方纪元前3380年——前2799年)。
十、帝挚青阳氏政权 传十七帝,执政虚记四百四十三年(西方纪元前2799年——前2357年)。
十一、帝尧陶唐氏政权 传六帝,执政虚记二百三十年(西方纪元前2357年——前2128年)。
十二、帝舜有虞氏政权 传二帝,执政虚记五十七年(西方纪元前2127年——前2071年)。
西方纪元前2070年,治水英雄姒禹建立夏朝,氏族联盟时代结束。
历史进入王族分封时代。
(二)伏羲女娲氏政权之后是炎帝魁隗氏政权
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起于赤水(今贵州赤水市),取代伏羲女娲氏政权,建帝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传六帝而失政,被炎帝神农氏取而代之。
炎帝魁隗氏政权起于西方纪元前5008年,讫于西方纪元前4766年,历六任帝,执政虚记二百四十三年(西方纪元前5008——前4766年)。这六任帝是:
1、炎帝魁隗……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八年(西方纪元前5008年——前4951年)。
2、炎帝炎居……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西方纪元前4951年——前4918年)。
3、炎帝……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西方纪元前4918年——前4876年)。
4、炎帝……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年(西方纪元前4876年——前4827年)。
5、炎帝祝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西方纪元前4827年——前4781年)。
6、炎帝共工……在位执政虚记十六年(西方纪元前4781年——前4766年)。
炎帝魁隗氏政权在西方纪元前4766年时虽然失去帝位,但其宗族所属部落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一直与执政的神农氏相对抗。
炎帝共工失去帝位后,仍为本部落大酋长,继续执政二十五年后去世,卒于西方纪元前4740年,终年六十岁。去世后传位于侄子姜后土,后土为魁隗氏第七任大酋长。
后土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西方纪元前4740年——前4696年),卒于西方纪元前4696年,终年六十五岁。去世后传位于侄子姜噎鸣,噎鸣为魁隗氏第八任大酋长。
噎鸣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西方纪元前4696年——前4676年),卒于西方纪元前4676年,终年四十二岁。去世后传位于族弟姜信,姜信为魁隗氏第九任大酋长。
姜信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西方纪元前4676年——前4643年),卒于西方纪元前4643年,终年五十岁。去世后传位于族子(侄子)姜赤召,赤召为魁隗氏第十任大酋长。
去世赤召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一年(西方纪元前4643年——前4603年),卒于西方纪元前4603年,终年六十岁。死后传位于族子(侄子)姜墙夷,墙夷为魁隗氏第十一任大酋长。
墙夷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西方纪元前4603年——前4584年),卒于西方纪元前4584年,终年四十三岁。去世后传位于族弟姜捷个,捷个为魁隗氏第十二任大酋长。
捷个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西方纪元前4584年——前4557年),卒于西方纪元前4557年,终年四十七岁。去世后传位于族弟姜大笪,大笪为魁隗氏第十三任大酋长。
大笪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西方纪元前4557年——前4535年),卒于西方纪元前4535年,终年四十七岁。去世后传位于族弟姜大汉,大汉为魁隗氏第十四任大酋长。
大汉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西方纪元前4535年——前4515年),卒于西方纪元前4515年,终年五十岁。去世后传位于族子(侄子)姜夸父,夸父为魁隗氏第十五任大酋长。
夸父在位执政虚记三年(西方纪元前4515年——前4513年),于西方纪元前4513年被黄帝轩辕氏政权所灭。
(三)炎帝魁隗氏政权之后是炎帝神农氏政权
炎帝神农氏政权传八任帝,执政虚记二百五十四年(西方纪元前5008年——西方纪元前4766年)。
炎帝神农氏的先祖为伏羲女娲政权的柱下史,世居秦岭以南的华阳地区。
神农氏的先祖与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于少典氏,共同居住在姜水,因此皆以姜为姓。
神农氏的第一代为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大典氏,为柱下史,号神农氏。在位虚记约三十二年(西方纪元前5032年—前5001年)。
神农氏第二代……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西方纪元前5001年—前4966年)。
神农氏第二代时,炎帝魁隗氏称帝后恐神农氏与其争夺帝位,便将神农氏一族封在了洛水流域的熊耳山,仍袭柱下史之职。
神农氏第三代……在位执政虚记约三十七年(西方纪元前4966年—前4930年)。
神农氏第四代……在位执政虚记约三十五年(西方纪元前4930年—前4896年)。
神农氏第五代……在位执政虚记约四十年(西方纪元前4896年—前4857年)。
神农氏第六代……在位执政虚记约三十年(西方纪元前4857年—前4828年)。
神农氏第七代……在位执政虚记约二十三年(西方纪元前4828年—前4806年)。
神农氏第八代……在位执政虚记约十九年(西方纪元前4806年—前4788年)。
神农氏第九代……在位执政虚记约二十二年(西方纪元前4788年—前4767年)。
西方纪元前4767年,神农氏第十代即位为大酋长。此时神农氏在中原地区的势力已经十分强大。神农乘炎帝魁隗氏内乱之机,联合中原地区各氏族各大部落西征。
西方纪元前4766年,炎帝魁隗氏被击败,第六任帝姜共工被迫让出帝位。神农在中原各大部落联盟的支持下坐上了帝位,建立炎帝神农氏政权。
炎帝神农氏政权共传八任帝,执政虚记二百五十四年(西方纪元前4766年—西方纪元前4513年)。
首任帝、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西方纪元前4766年——前4733年)。
二任帝、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西方纪元前4733年——前4692年)。
三任帝、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西方纪元前4692年——前4655年)。
………………
七任帝、姜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西方纪元前4563年——前4539年)。
八任帝、榆罔,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西方纪元前4539年——前4513年)。
炎帝神农氏政权初都于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炎帝五年(西方纪元前4761年)迁都于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城北)。
二任帝临魁又迁回陈留,三任帝姜承迁都于穷桑(今山东济宁曲阜市北),四任帝迁都于呜皋(今河南洛阳市嵩县东北)五任帝迁都于宜阳(今河南洛阳市宜阳县),六任帝迁都于榆林(今山西亚城高平市北神农镇)。
七任帝姜克迁都古阳(今山西临汾市古县东北)。
八任帝姜榆罔初都于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榆罔三年(西方纪元前4536年)迁都穷桑,榆罔七年(西方纪元前4532年)又迁回伊川,榆罔十二年(西方纪元前4527年)再迁榆林。
炎帝神农政权的统治区域,鼎盛时期南至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地区),北至幽都(今北京市一带),西至三危(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东至旸谷(今东海沿岸地区)。这是中国远古时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统一,东西南北大小数千个部落共尊炎帝神农氏,史称“万国共朝” 。虽然这种统一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但也足以证明炎帝神农氏政权当时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
炎帝神农氏政权前后共传十七代(前九后八),有天下五百二十年(西方纪元前5032年———西方纪元前4513年)。西方纪元前4513年,炎帝神农氏政权被黄帝轩辕氏姬芒所灭。
中国远古时代在炎帝神农氏政权以前基本上是知母不知父,神农氏以后才有了较为明确的父子代系。但这种父子代系大多数难以确认是真正有血缘关系的父子。因为此时的女子受传统的对偶婚影响,背着丈夫“偷情”者居多,所生子女名义上虽然属于丈夫,血缘上就很难说的清楚。
与父系制度同时诞生的还有代表个人身份的标志——名子。在炎帝神农氏政权以前,大多数人是没有名子的,他们基本上都是以氏族名号代称。如:伏羲氏族的人都可以称伏羲,共工氏族的人都可以称共工,少典氏族的人都可以称少典……往往是帝王的名号与氏族的名称相混,祖宗的称号和子孙的称呼雷同。所以,此前历史上的发明创造很难确认某件事是由某人发明的。为了杜绝这种混乱,炎帝神农氏政权提出建议,要求每个人成年以后都要有自己的名子,以示区别。但这项建议并没有得到落实,除一些执政的大小头目外,普通族民很少有人响应。因为当时很多人都习惯于没有名子,他们认为:有没有名子都一样,只要知道自己是哪个部落的人就行了。
帝明十七年(癸卯,西方纪元前4638年),兴起于黄河以北的史皇仓颉氏强大起来,公然称帝,立都于阳城(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建立史皇仓颉氏政权,与炎帝神农氏政权相对抗。
《山海经、海内经》说:炎帝的后代是炎居;炎居的后代是节并、伯陵和灵恝。
炎居的第一个分支:节并的后代是戏器;戏器的后代是祝融;祝融的后代是共工;共工的后代是术器和后土;后土的后代是噎鸣和信;信的后代是夸父;夸父的后代是西岳;西岳的后代是先龙;先龙的后代后来发展成为势力强大的羌戎…………。
炎帝魁隗氏后代祝融氏一支也有很大发展,在长江以南后来发展成为祝融八姓。这八姓是:己、彭、秃、董、妘、曹、芈、斟。此八姓后来都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芈姓,于西周时在江南建立楚国,曾一度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重要成员。
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国湖南长沙子弹库,曾出土一幅战国时期楚国的帛书,其内文有:“炎帝乃命祝融从四神降,奠三天,□思鼔,奠四极……共攻□步,十日四时……”等语。
(四)史皇仓颉氏政权
史皇仓颉氏政权历五任帝,执政虚记一百一十年(西方纪元前4637年——西方纪元前4528年)。
史皇氏仓颉,男,姓风,(一说姓侯冈),名颉,因其称帝时号仓帝,故而又称仓颉。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史皇仓颉氏政权的首任帝。
仓颉生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帝承二十六年(乙亥,西方纪元前4666年),他的父系为伏羲氏,母系为史皇氏。仓颉的母亲是史皇氏部落的一位女首领,名侯冈,其祖为伏羲女娲氏后裔,其先祖为燧人葊兹氏。
由于仓颉从小聪明机智,成人后被族人推选为大酋长。当时正是炎帝神农氏帝明执政时期,仓颉认为自己独霸一方,没必要遵从别人为帝,于是拒绝朝拜炎帝,并且率族人东征,占据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旋即自立为帝曰仓帝,号仓颉氏,立都于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以甲辰年(西方纪元前4637年)为仓帝元年。
史书上说:“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通鉴外纪》)
仓颉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史书上说:“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黄氏逸书考》辑《春秋元命苞》)。
仓颉是一位极聪明的人,他根据洛书上的符号文字进行深入研究,吸纳从民间搜集来的部分图画文字,从而创立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并以象形文字做为本族的正统文字。象形字一直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秦王嬴政一统中国后,统一使用繁体字,象形字才退出历史舞台。
公元前4528年,北方的轩辕氏向外扩张,入侵仓颉氏的统治区域,仓颉五世无力抵抗,率族人投降了轩辕氏。旋即去帝号,答应每年向轩辕氏进献粮食和财物。后来轩辕氏称帝,建立黄帝轩辕氏政权,仓颉氏的后人被黄帝封为典史官,负责记录和整理历史典籍。
(五)九黎蚩尤氏政权
帝宜四十四年(丁酉,西方纪元前4584年),九黎族首领风虺在河北称帝,立都于灵山虺城(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南谢家堡乡),国号“冀”。势力强大的九黎族对炎帝神农氏政权构成了很大威胁,帝姜宜命他的儿子姜来驻守来源,以防九黎族人进犯。
蚩尤氏的父系为太昊伏羲氏后裔,风姓,以枫香树为社树,以蛇为图腾。母系为葊兹女娲黑虎族苗裔,阚姓,以龙为图腾。
蚩尤之“尤”是蛇图腾的代号,古时蛇又作“九”;蚩尤族以农业为主,崇拜黑色的海河淤土,古时称黑色为黎色,故蚩尤族又称九黎族。
蚩尤族约于西方纪元前4620年前后进入今桑干河流域。西方纪元前4584年,蚩尤族大酋长姜虺在龙门涧(今河北保定市涞水县龙门口乡)建都称帝,国号“冀”,后称冀州(古时冀州也代称中国)。
九黎蚩尤氏政权共历七任帝,执政一百八十年(西方纪元前4583年——西方纪元前4404年)。
1、帝虺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西方纪元前4583年——前4556年)。
2、帝吼在位执政虚记十七年(西方纪元公元前4556年——前4540年)。
3、帝蚩尤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西方纪元前4540年——前4515年)。
4、帝 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西方纪元前4515年——前4493年)。
5、帝 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西方纪元前4493年——前4464年)。
6、帝 位执政虚记三十年(西方纪元前4464年——前4435年)。
7、帝蚺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西方纪元前4435年——前4404年)。
九黎蚩尤氏政权于三任帝蚩尤时与黄帝轩辕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经过十几年的征战,轩辕氏和神农氏联合击败了蚩尤氏,并将蚩尤残忍地杀死。这场战争便是中国远古历史上著名的涿鹿、阪泉之战。蚩尤族虽然兵败,但并不屈服于黄帝政权,仍与黄帝族展开顽强的斗争,直至七任帝姜蚺才归附黄帝政权。
帝蚺三十一年(丁酉,西方纪元前4404年),黄帝政权的四任帝姬本征伐蚩尤族,蚩尤族大败,七任帝姜蚺战死,其残余逃入燕山深处隐居起来。
九黎蚩尤氏政权虽然灭亡了,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蚩尤氏政权有十大文化成就:
一、明天道授时制历。蚩尤氏继承和完善了伏羲女娲氏的四陆二十八宿系统进一步发展了伏羲氏的上元太初历。
二、发明了筑堤防洪和修筑“干打垒”城堡。蚩尤氏的城堡分为城、郭两个部分:内为城,称作“京” ;外为郭,称作“邑” 。
三、发明水田犁耕,利用华北平原的河湖港汊,施行水中稻作农业。
四、建立三苗少昊联盟,使北方九黎蚩尤文化和中原东夷少昊文化互相交融。
五、制定刑法,始创五刑:劓(割鼻子)、刵(割耳朵)、椓(割掉男人生殖器)、鲸(不详)、越兹丽刑(不详),以约束族人。
六、发明冶金技术,开创中国最早的冶炼黄铜和铸造兵器的技术。
七、建冀州于太行山以东,为天地之中,始为中国。
八、规定践帝位要具备四个条件——灵、威、仰、苍。能通天达地育民叫作“灵”,能冶金制兵执钺叫作“威”,能仰观俯察传天数叫作“仰”,使玄螭位在东方能承太昊之德叫作“苍”。
九、在冀北设立玄枵虚危天文灵台中心。玄枵即少昊玄枵族,虚、危是两个不同的部族,负责驻守灵台坝。其地在北太行山的灵山台顶上。
十、开辟冀西南滍水流域。滍水即今流经河南平顶山市的沙河,由于黄河水泛滥,居住在黄河下游东平湖(今山东泰安市西)一带的九黎蚩尤氏居民,被迫向西部山地丘陵迁移,建立了平顶山、鲁山、外方山、伏牛山定居区。
姜虺称帝后,率领族人继续往东开发,大约在帝虺二十年(丁巳,西方纪元前4564年)前后,他们在葛庐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小五台山)发现了一种含铜的石头,这种石头呈黄绿色,含铜量极高。最初人们发现这种闪光的石头很好奇,便取来架在炭火上烧,没想到石头经不住高温,竟然熔化成一种液体,冷却后又坚硬无比。于是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原始的冶炼技术。他们用坚硬的岩石凿成戈、矛、戟、斧等模具,然后采山上的含铜矿石冶炼,再把炼成的溶液注入模具内,冷却后就形成了坚硬的铜器,当时人称之为金器。后来蚩尤族人用这种方法制造了许多金戈、金矛、金戟、金斧等武器,用来装备自己的部队。所以,史书上说:“蚩尤以金作兵器”(《世本,作篇》)。蚩尤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和创造冶炼黄铜的部族,也是最早发明出用铜铸造武器和工具的部族。
(六)黄帝轩辕氏政权
轩辕氏的远祖为少典轩辕氏。少典轩辕氏共传四世——
一、少典轩辕氏一世名枪术,女性,生于伏羲女娲政权的太河三年(丁未,西方纪元前5114年),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一年(西方纪元前5089年——西方纪元前5049年),卒于枪术四十一年(壬子,西方纪元前5049年),终年六十六岁。枪术的母亲为雷泽氏,因以龟和鼋为图腾,故而称天鼋氏,后被讹传为轩辕氏。于是天鼋氏就变成了轩辕氏。
二、少典轩辕氏二世名茴芒,女性,生于伏羲女娲政权的大耀五年(癸巳,西方纪元前5068年),即位后立都于岚皋(今陕西安康市岚皋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西方纪元前5049年——前5016年),卒于茴芒三十三年(乙酉,西方纪元前5016年),终年五十三岁。
三、少典轩辕氏三世名赤哲,女性,生于伏羲女娲政权的大耀三十五年(癸亥,西方纪元前5038年),即位后立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八年(西方纪元前5016年——西方纪元前4969年),卒于赤哲四十七年(壬申,西方纪元前4969年),终年七十岁。
四、少典轩辕氏四世名大迥,又称少典,男性,生于炎帝魁隗氏政权的魁隗十六年(戊申,西方纪元前4993年),因走婚入赘于方雷氏部落,被推选为大酋长,即位后立都于千阳(今陕西宝鸡市北),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西方纪元前4969年——前4936年),卒于大迥三十三年(乙巳,西方纪元前4936年),终年五十八岁。
大迥死后传位给方雷氏(有蟜氏)女附宝的儿子黄夷,始称姬姓黄夷氏。
姬姓黄夷氏共传十世——
一、姬姓黄夷氏一世(总五世)姓姬,名黄夷,男性。大迥走婚与方雷氏(有蟜氏)女附宝结合,附宝怀孕,在天水生下了儿子黄夷。黄夷聪明多才,少年时便在家中发明了独轮车。古时候称车蓬为“轩”,车轮为“辕”,因黄夷发明了独轮车,人们便称他为轩辕氏,后来人们便把他出生的地方称作了轩辕谷。黄夷出生在魁隗四十四年(丙子,西方纪元前4965年),即位后立都于轩辕谷(今甘肃天水市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七年(西方纪元前4936年——西方纪元前4900年),卒于黄夷三十六年(辛巳,西方纪元前4900年),终年六十六岁。
二、姬姓黄夷氏二世(总六世)姓姬,名大号,男性,于炎帝魁隗氏政权炎居二十六年(丙辰,西方纪元前4925年)出生在宁夏崆峒山,即位后立都于镇原(今甘肃庆阳市西),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西方纪元前4900年——前4861年),卒于大号三十九年(庚申,西方纪元前4861年),终年六十五岁。
三、姬姓黄夷氏三世(总七世)姓姬,名节过,男性,于炎帝魁隗氏政权节并三十四年(丁酉,西方纪元前4884年)出生在甘肃庆阳,即位后立都于姬塬(今陕西榆林市定边县南),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九年(西方纪元前4861年——前4813年),卒于节过四十八年(戊申,西方纪元前4813年),终年七十二岁。
四、姬姓黄夷氏四世(总八世)姓姬,名号泽,男性,于炎帝魁隗氏政权戏器三十六年(辛巳,西方纪元前4840年)出生在陕西雷原(今陕西铜川市金锁关东北),即位后立都于雷牙(今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东北),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西方纪元前4813年——前4774年),卒于号泽三十九年(丁亥,西方纪元前4774年),终年六十七岁。
五、姬姓黄夷氏五世(总九世)姓姬,名葛应,男性,于炎帝魁隗氏政权祝融三十四年(戊辰,西方纪元前4793年)出生在陕西韩城(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即位后立都于黄龙(今陕西延安市洛川县东南),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西方纪元前4774年——前4741年),卒于葛应三十三年(庚申,西方纪元前4741年),终年五十三岁。
六、姬姓黄夷氏六世(总十世)姓姬,名回样,男性,于炎帝魁隗氏政权共工十三年(癸巳,西方纪元前4768年)出生在陕西清涧(今陕西榆林市绥德县南),即位后立都于方山(今山西吕梁市临县东南),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西方纪元前4741年——前4706年),卒于回样三十五年(乙未,西方纪元前4706年),终年六十三岁。
七、姬姓黄夷氏七世(总十一世)姓姬,名昌奎,男性,于炎帝神农氏政权临魁八年(丙子,西方纪元前4725年)出生在丰润(今山西忻州市静乐县西南),即位后立都于轩岗(今山西忻州市宁武县东南),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四年(西方纪元前4706年——前4663年),卒于昌奎四十三年(戊寅,西方纪元前4663年),终年六十三岁。
八、姬姓黄夷氏八世(总十二世)姓姬,名象爻,男性,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帝承十一年(庚申,西方纪元前4681年)出生在神池(今山西忻州市宁武县西北),即位后立都于天镇(今山西大同市阳高县西北),在位执政虚记五十五年(西方纪元前4663年——前4609年),卒于象爻五十四年(壬申,西方纪元前4609年),终年七十三岁。
九、姬姓黄夷氏九世(总十三世)姓姬,名连邦,男性,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帝明二十七年(癸丑,西方纪元前4628年)出生在万全(今河北张家口市西南),即位后立都于南天门(今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东南),在位执政虚记五十二年(西方纪元前4609年——前4558年),卒于连邦五十一年(癸亥,西方纪元前4558年),终年七十一岁。
十、姬姓黄夷氏十世(总十四世)姓姬,名邦卉,男性,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帝来三年(壬寅,西方纪元前4579年)出生在龙门(今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东龙门锁镇),即位后立都于云州(今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北云州乡)。
姬邦卉执政后,立誓要吞并天下,南征北战,东讨西杀,先后征服了史皇仓颉氏、九黎蚩尤氏、少昊氏、魁隗氏、神农氏,还没来得及坐上帝位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芒即位后正式称帝,建立黄帝轩辕氏政权。
黄帝轩辕氏政权共历十五帝,执政虚记四百六十一年(西方纪元前4513年——西方纪元前4053年)。
首任帝:姬芒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九年(西方纪元前4513年——前4476年)。
二任帝:姬蔡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西方纪元前4476年——前4437年)。
三任帝:姬豕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二年(西方纪元前4437年——前4416年)。
四任帝: 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西方纪元前4416年——前4483年)。
五任帝: 在位执政虚记十八年(西方纪元前4483年——前4366年)。
六任帝: 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七年(西方纪元前4366年——前4330年)。
七任帝: 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西方纪元前4330年——前4303年)。
八任帝: 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西方纪元前4303年——前4278年)。
九任帝: 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西方纪元前4278年——前4258年)。
十任帝: 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西方纪元前4258年——前4219年)。
十一任帝: 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西方纪元前4219年——前4184年)。
十二任帝:姬仡谅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西方纪元前4184年——前4140年)。
十三任帝:姬汇阳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西方纪元前4140年——前4106年)。
十四任帝:依昌块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西方纪元前4106年——前4075年)。
十五任帝:祁号次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西方纪元前4075年——前4053年)。
西方纪元前4053年,少昊金天氏攻占中原地区,黄帝族被迫回归北方,让出了帝位、逊位称臣。黄帝轩辕氏政权结束,代之而兴的是少昊金天氏政权。
(七) 氏是什么意思?
“氏”最早的含义并非指家族,而是指首领,相当于后世的“帝”、“王”、“大酋长”、“皇帝”的称谓。如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少典氏等,这里的“氏”都是首领的称号。后来这些氏族的后代便以他们首领的名号为本部族的代称,“氏”便演变成了族团的称号。如今氏与姓通用了,成为人的称号了。
第四部分 夏朝姒禹帝与夏朝的简单历史
一,简说夏朝及此后的朝代的制度 :
夏朝,又称夏代、禹夏,中国王族分封时代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
黄帝政权之后,夏朝之前,登基即位者称天子、帝。夏朝时期,姒禹登基即位称天子、帝,也称后,封自己的子孙为夏后氏。姒启赶走伯益登基后,自称为夏后,自此以后,夏朝的历代执政者登基即位者自称天子、后,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称天子、称帝。
商朝,又称殷商、商代,商朝时恢复称帝、也称天子。
西周的姬昌是西伯侯,并未登基称王。姬发夺取天下登基即位以后,自称天子、武王,而不称帝。姬发追赠姬昌为文王,后世跟着称其为周文王。
东周以后,礼崩乐坏,各诸侯、方国相继称王,周天子之王被冷落,战乱不断。到周郝王时,东周王朝被秦国嬴政所灭。
嬴政一统江山以后,自称大秦帝国始皇帝,并自称朕。让儿子称二世,孙子称三世,希望子孙后代能做万世皇帝。结果江山到了二世胡亥的手上,就维持不下去了。赵高逼死胡亥立子婴为秦王,子婴登基之日,父子设计杀死赵高。而后刘邦兵临咸阳,子婴出降,大秦帝国灭亡。大秦帝国的最大贡献是“书同文、车同轨” ,由此奠定了统一使用由象形字转化而来的繁体字的二千年中国历史。
刘邦建立汉朝政权以后,继续称皇帝、天子,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其她女人称妃子。
满族【原女真族,也称女直族】爱新觉罗氏夺取江山建立满清政权以后,福建南安的洪承畴订立制度时,改称呼皇帝“吾皇万岁”与“娘娘千岁”为“皇上吉祥”与“娘娘吉祥”【满清没有万岁,电视剧里的山呼万岁,纯属胡扯】 。给文武大臣设置朝服时,洪承畴把它设置成禽兽妆饰,文官前胸后胸禽装,武将前胸后胸兽装,头顶后插戴羽毛(一如尾巴)。文武大臣跪拜皇帝时,一脚【左脚】弓起如坐着,一手【左手】着地如爪,右脚跪地,右手后翘如尾,一如畜生匍匐之状。平民百姓男人剃发蓄辫,一如动物之尾巴。
男人中出家修道的道士与出家修行的和尚,不在此列。此外,秦始皇大公子扶苏的后裔,将隐居在深山里的家族男人们的头发全部束起,穿上道服,装扮成道士,在江湖上行医、行走而不用剃头蓄辫。
女人之妆饰,一如前朝【明朝以前】不变。
这是洪承畴之母要洪承畴如此设置的,洪承畴之母借此讽刺满清皇朝的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一如禽兽,平民百姓之男人也差不多,洪承畴不敢不依。否则,他休想认祖归宗进家门。洪承畴之母的博学与才智,由此可见一斑。
二,夏朝政权与姒禹的简单历史:
夏朝的先祖为颛顼高阳氏。颛顼的后裔鲧是唐尧政权六任帝姜密的大臣,受封于崇邑(今河南洛阳市嵩县北),称崇伯鲧,崇是崇邑的地名,伯是首领的意思。崇伯鲧娶修己氏女子女志为妻,生下了十二个儿子,最小的叫姒禹。
帝密十三年(己巳年,西方纪元前2152年),崇伯鲧奉命领导治水,他倾尽全力带领各族人民治水,却得不到尧帝姜密的信任和支持。
帝密二十一年(丁丑年,西方纪元前2144年),尧帝姜密选定虞舜为帝位继承人。崇伯鲧认为尧帝用人不公,怒而与尧帝抗争,激化了与尧帝的矛盾。尧帝姜密采纳了舜的建议,以崇伯鲧盗用帝之“息石” “息壤”的罪名,将他逮捕治罪,并强行以武力迫使其族人迁往羽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西南)。崇伯鲧被流放羽山后,尧帝姜密又宣召鲧的儿子姒禹入朝,封他为司空,让他继续领导治水。
帝密二十二年【戊寅年,西方纪元前2143年】,崇伯鲧被治罪,时年五十九岁,他的小儿子姒禹十九岁(姒禹即后世人们所称的大禹)。
帝密二十三年【己卯年,西方纪元前2142年】,尧帝姜密任命姒禹为司空,代替其父鲧领导治水,时年姒禹20岁。
帝密二十六年【壬午,西方纪元前2139年】,崇伯鲧被流放到人烟稀少的羽山【今江苏连云港赣榆县西南】。
鲧有十二个儿子,鲧绘制有《天下水行图》,用以治水。
鲧临终时,把儿子们叫到床前,告诉儿子,一支箭很容易折断,而折断一捆箭【十支箭】就很难了。鲧告诫儿子们,兄弟一定要团结起来。
帝密二十八年,大禹建立起专业的武装部队,对阻扰治水的部族进行打击和征伐。在夏朝以前,平时是不设军队的,外敌入侵或内乱时,临时组建军队。
姒禹治水八年,在帝密三十年【丙戌年,西方纪元前2135年】时,到达涂山【今浙江绍兴市西北约四十五里】。结识涂山氏大酋长的女儿女娇,并与女娇结婚。四天后姒禹便告别爱妻,踏上治水的征途。
姒禹治水之时,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不忍心看到那离别时的悲伤情景。
帝密三十五年【辛卯年,西方纪元前2130年】,姒禹终于引百川归海,治服了泛滥的黄河与长江,完成了治水的任务,并得到尧帝姜密的封赏。
姒禹二十岁开始领导治水,历时十三年,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成了尧、舜两朝的重臣。
西方纪元前2127年,尧帝姜密(即帝尧)去世,虞舜(即帝舜)继位。
虞舜二十三年【西方纪元前2105年】姒禹夺取实权代行天子之事,将舜划定的天下十二州,重新拟定为九州,虞舜帝被姒禹架空。其后虞舜帝被姒禹以巡视、考察的名义流放江南,虞舜妻女英同行。虞舜帝病死于湖南后,女英投河而死。虞舜帝的孙子姚美叔继位,成为无实权的挂名天子,实权依然掌握在姒禹手中。
庚寅年(西方纪元前2071年),二任舜帝姚美叔病死,传位给姒禹。姒禹正式即位称帝,改朝为夏,以辛卯年【西方纪元前2070年】为夏禹元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朝代从此诞生了。
姒禹将国都迁至阳城,将舜划定的天下十二州,重新拟定为九州,在每个州设立一名主管军政的领导人,称作牧。九州岛岛岛设九牧,牧是每个州的最高领导人。
姒禹建立了正规的专业军队,加以训练。
姒禹还设置了刑法、监狱。
姒禹建立了中华最早的税收制度,叫做贡。
姒禹发明了金币。
禹以历山之金铸造币【《管子•山权数》】。夏朝时所说的金,就是现在的铜。
《史记•封禅书》云:禹收九牧之金,铸造九鼎。
姒禹把人类分为三等,一等为贵族,二等为自由民,三等为奴隶。
姒禹把战败部落的俘虏降为奴隶。让奴隶带着锁链为贵族劳动。各部落惧怕他,都主动献出许多黄金(铜)给他,姒禹把搜刮上来的铜铸造成九鼎,摆放在朝中,以显示权势的威力。————中国历史上的贵族与奴隶之称,始于姒禹登基称帝之后。
大禹铸造的象征政权的九鼎,最终被周武王的不肖子孙熔化作铜钱使用掉。因为东周末期,没哪个诸侯再向周王室进贡,周天子连生活都过不下去。所以,不得不将当初楚王连问都不许问的鼎,熔作钱使,直至殆尽。
伯成子高【伯是首领的名称】是当时很有名气的诸侯,历经尧舜禹三代帝王,姒禹即位不久,伯成子高便辞去了诸侯之职,回家种地去了。
姒禹觉得奇怪,亲自去问他:尧舜在位时,你肯为诸侯,轮到我执政你为何就辞职呢?
伯成子高回答说:“尧舜之时,民心淳朴,没有奖赏和刑罚,大家都任劳任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没有争名夺利的坏风气,而今大王为政,重赏赐,多刑罚,人人变得唯利是图,见利忘义,道德从此沦丧,天下将会大乱了。我还有何脸面去为官呢?”【据《吕氏春秋•长利》翻译】
夏朝共传十九任帝后,执政虚记四百七十一年(西方纪元前2071年——西方纪元前1601年):首任帝:姒禹……在位执政十年(西方纪元前2071年——前2061年)。
禹分天下为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等九州。
三,夏帝姒禹
虞舜二十八年(岁在辛酉,西方纪元前2100年),虞舜帝的长子姚义钧不满于姒禹的专权,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企图把姒禹赶下台。这件事被姒禹知道了,姒禹不动声色,暗中搜集义钧的“不法罪证” ,意图一下子把他搞垮。
虞舜二十九年(壬戌年,西方纪元前2099年),姒禹给姚义钧罗织了数条罪状,请求虞舜对他治罪。虞舜明知道儿子是冤枉的,可又不敢据理力争,在姒禹的逼迫下,不得不把儿子义钧封在了商邑(今河南商丘市),并限十日内离开帝都,无天子诏书不准私回帝都。姚义钧无力抗争,只好洒泪与父母告别,带着自己的家人赶往商邑。
义钧又称叔钧,是尧帝的女儿女英所生,因封于商,故又称商钧。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北有商钧墓。
虞舜三十三年,姒禹已经全面控制了朝政,完全把虞舜帝架空了。他首先对国家的行政区域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虞舜帝的十二州,将全国重新划分为九州。同时向各州牧摊派赋税(岁贡),建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税收制度。
虞舜三十九年,虞舜帝已经八十四岁,身体仍很健康。姒禹念念不忘当年先父遭尧帝和舜的迫害,全族流亡于羽山,使得父亲悲愤而死的旧账,如今虞舜帝已经年老无能,我正好借机报复他一下,也给死去的父亲一点安慰。
于是,姒禹在朝廷上宣布,为了体察民情,舜帝近日动身前往江南巡狩。
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流放。众所周知,四千年以前的中国,还没有象样的道路,远行主要靠乘船走水路。如果走陆路,必须要有一拨人在前边开路,后面的人才能顺利通过。因此那时的出巡绝非像乾隆皇帝下江南那般潇洒,更不像我们今天坐火车乘飞机旅游那样轻松。那时的巡游极为辛苦,不要说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长途跋涉的远行。
但是,虞舜帝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姒禹已经向全国发布了帝舜南巡的公告,他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唯一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地上路。
虞舜帝的爱妃女英坚持和他同行,说是要和他生死相依永不分离。(此时虞舜帝的正妻、女英的姐姐娥皇已经去世)
姒禹为帝舜南巡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文武大臣都护送到出城才止步。
虞舜帝和他的妃子女英在卫队的保护下乘车离开帝都。
由于舟车劳顿,南巡的队伍渡过长江以后,虞舜帝就病倒了。
行至苍梧之野(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虞舜帝便含恨去世。
他的妃子女英悲痛欲绝,独自跑到竹林中痛哭。她的泪水滴在竹叶上,竹叶上便出现了斑斑纹络,就形成了后来的“ 斑 竹 ”。
唐朝诗人胡曾有诗云:“ 虞 舜 南 捐 万 乘 君 , 灵 妃 挥 泪 竹 成 纹 ”,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女英又称灵妃,她痛哭之后,不愿再苟活于世,遂投河而死。
虞舜四十五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史记,五帝本纪》),卒于帝舜三十九年(壬申年,西方纪元前2089年),终年八十四岁。遗体安葬在九嶷山下的零陵(即舜陵,在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南),帝号舜,尊号帝舜有虞氏。
美叔,又名章鹢,号有虞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舜有虞氏政权的第二任帝。
出生地:虞邑(今山西运城永济市虞乡镇)。
立都:蒲阪(今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蒲州镇)。
年号:美叔元年(癸酉,西方纪元前2088年)。
虞舜二十九年(壬戌年,西方纪元前2099年),姒禹为了夺取帝位,罗织罪名强迫帝舜把他的儿子义钧及其全家流放于商邑,却唯独留下了义钧的儿子美叔。表面上是关心帝舜,让长孙留在他身边尽孝,实际上却是别有居心。
虞舜三十九年(西方纪元前2089年),姒禹已经完全控制了朝政,为了给父亲报仇,他迫使八十四岁的帝舜南巡,害得虞舜病死于江南。姒禹为了掩人耳目,进一步收买人心,他没有自立为帝,而是假惺惺地把虞舜的孙子美叔扶上了帝位。
这样既掩饰了他迫害君王的真像,又显示了他忠君贤孝的美名,可谓用心良苦。
姚美叔即位后,仍立都于蒲阪,以癸酉年(西方纪元前2088年)为美叔元年。
姚美叔虽然坐上了帝位,但却没有实权,他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天子,朝中的执政大权依然操纵在姒禹手里。好在他这个人对权力并没有多大兴趣,他所最关心的是人生的享乐。天下兴亡无关紧要,每天只要能尽情地寻欢作乐,身边时刻有美女相伴就够了。
其实姒禹早就看透了他,早就知道他是个不成器的花花公子,把他扶上台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过渡阶段的使命而已。因此,他便极力满足美叔的奢华和欲望,让他终日沉迷于音乐歌舞和美女之中。
美叔帝的宫中有妃子和宫女百余人,都是姒禹从各地为他挑选来的美女。他贪色纵欲,日夜淫乐,强健的身体逐渐衰弱下来,还不到五十岁就已经是骨瘦如柴了。
有人建议姒禹废了美叔,干脆自立为帝。姒禹笑着摇了摇头,他认为要想取得天下,首先得赢得民心。天下百姓顺服,江山社稷才能永固。他要让世人看到虞舜政权的堕落和无能,他要让虞舜的天子主动禅位于他。
美叔十六年(岁在戊子,西方纪元前2073年),美叔的身体日益衰弱,他知道自己阳寿不多了,便破天荒地临朝,召集大臣祭天告祖,宣布立姒禹为帝位继承人。
美叔十八年(庚寅年,西方纪元前2071年),姒禹再次向美叔进献了两位极为性感的江南美女。美叔喜不自胜,对二女爱之颇深,日夜不离,仅月余便被二位美女靠的油尽灯干,一命呜呼。
这一段历史在正统的历史书上是看不到的,为什么呢,因为正统史书都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唐尧、虞舜都是儒家所精心塑造的圣贤,圣贤怎么可以有这样的不肖子孙呢?所以便把这段历史改写了,让虞舜活了一百岁,又编撰了动人的禅让故事,世代流传,家喻户晓。而真正的史实却被当成了荒诞不经的野史,只能在民间悄悄流传。
我的看法:
美叔帝宣布立姒禹为帝位继承人,可能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美叔帝看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是日薄西山、骨瘦如柴了,而姒禹已经是权倾朝野了。自己的爷爷虞舜帝、父亲义钧尚且都对付不了姒禹,知道自己更是奈何不了姒禹。更唯恐姒禹象陷害他的爷爷虞舜帝那样再次流放他。故而为了自保不得已召集大臣祭天告祖,宣布立姒禹为帝位继承人。以求自己能得一个善终。
美叔三十四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卒于美叔十八年(庚寅年,西方纪元前2071年),终年五十二岁。去世后安葬在蒲阪城东南,帝号美叔,尊号帝舜有虞氏。
美叔去世后,姒禹终于称心如愿地正式即位登基称帝。改朝换代为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姒禹即位后,以辛卯年为夏禹元年【西方纪元前2070年】。姒禹为了博取圣贤禅让之名,初立皋陶为帝位继承人,皋陶的年纪比姒禹还大,不到一年,皋陶就死了。再立帝位继承人时,姒禹想立自己的儿子启,可是启无德,群臣异口同声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姒禹只好立伯益,却暗中把军政大权交给儿子启。
伯益,又称柏益,伯翳,化益,大费,相传为少昊后裔。还有一说,伯益系颛顼后裔。
夏禹十年【庚子年,公元前2061年】秋八月,姒禹在会稽驾崩。
据史记记载:姒姓贵族一共受封了十二个。姒禹封自己的子孙为夏后氏,其它的十一个氏,都是姒禹封给他的十一个哥哥的贵族封氏。姒禹共有兄弟十二人,姒禹最小。
姒禹五十六岁代行天子之事,九十一岁时正式即位,建立夏朝。病死于江南,葬在会稽山禹陵【今浙江绍兴市禹陵乡禹陵村】,帝号禹,尊号夏禹、夏后禹,谥号帝禹【夏禹生前称后,死后谥号为帝】。
姒禹去世后,伯益在帝都选择了良辰吉日、祭拜天地神明和历代先帝,正式登上了帝位。
伯益即位的消息传到会稽山,姒启听到后大怒,脱口骂道:“伯益匹夫欺吾太甚,先帝尸骨未寒,老儿却迫不及待地即位称帝,这分明是藐视我夏后氏子孙无能!”
数日后,姒启率领五千精兵以吊孝的名义赶奔帝都。
伯益的侄儿率兵一千迎战,被姒启的小儿子季康杀死。败兵回报,伯益思忖,听说姒启在安邑屯兵一万多人,而都城仅有二千多人,显然这是姒禹生前的有意安排,摆明了是要让他的儿子来争夺帝位。——————【夏朝所谓的王,都是后人的称谓,实际上夏朝的天子都自称“后” 】
于是,伯益叫来自己的亲信,迅速准备好两辆驴车,再弄了些普通百姓的衣服,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说明了当前形势的危急。必须要在天黑之前装扮成百姓逃出城去,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全家人都脱去华丽的贵族服装,换上了老百姓穿的粗布衣裤。
伯益命全家人分成几拨,分别从四门出城,然后到城西三里处的女娲庙聚齐。他
这么做是为了不引起城内大臣与百姓的恐慌、引起混乱。说明了伯益有善德。
傍晚时分,伯益全家在城西女娲庙会齐,清点人口,老少三代共计三十九人。
正值月圆之夜,伯益带着全家人借着月色连夜逃往冀山【今河南登封市西南】。从此伯益的赢姓家族隐居山中,再也没敢露面。
伯益后代在夏朝统治时期,一直隐居民间。始终没有入朝为官。直到商朝时期,伯益的后人才涉足官场,世袭费侯之爵。伯益二十八代孙中衍为车正。
话说伯益因无力与姒启争夺帝位,又担心凶狠残暴的姒启会诛灭他的全族,带领全家化装成老百姓,逃往深山避难去了。
姒启顺利进城,坐上了帝位。
《古本竹书纪年》说:“益干启位,启杀之”。这里的杀不是杀死的意思,应该解释成讨伐或征讨。
姒启志得意满的登上了帝位,即位后,以辛丑年【公元前2060年】为帝启元年。
姒启在旧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匆匆即位,不久,把都城迁到黄河以北的安邑【今山西运城市夏县西北】。
姒启三大爱好:喝酒、打猎、淫乐。
姒启六个儿子:太康、元康、伯康、仲康、叔康、季康【季康又叫武观】,他们的品德都不好。特别是六子武观,经常仗势欺人,胡作非为。武观性情暴戾,凶狠残暴,视奴隶的生命如草芥,时常无缘无故地将他们杀死,而且杀人手段极其残忍。
季康【武观】后来得了中风,口眼歪斜,语言不清。————这也算是给他的报应吧。
姒启对六个儿子特别溺爱,从来不加管束。
六兄弟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和他们的父亲一样:荒淫成性。
帝启九年【己丑年,西方纪元前2052年】春,姒启偶感风寒没太在意,数日后病情加重,医治无效,病逝于宫中。终年七十九岁。
姒启年轻时重武功不好女色,直到三十五岁时才结婚成家。他连娶三名妻子,都是只生女儿不生男孩。后来在阳翟【今河南禹州】训练军队,娶了当地一个女子翟氏,于虞舜三十一年【甲子年,西方纪元前2097年】生下第一个男孩,取名太康。
西方纪元前2052年,姒太康继位,是为帝太康,以庚戌年【西方纪元前2051年】为太康元年。
太康元年【庚戌年】秋天,姒太康率领文武大臣和宗族贵戚迁都于斟寻。
太康四年时,太康带着文武大臣出去打猎,被有穷国的妘羿【也叫后羿】乘隙率领军队攻破都城之后,无脸回朝。于是,后羿让仲康继位。仲康把太康的妃子家人送去给太康。所以,太康至死都没有回都城斟寻。仲康传子姒相,姒相被有穷国妘后羿的义子寒浞杀死(有穷国妘后羿的义子寒浞,勾结后羿的妻子杀死后羿而自立为帝),夏朝灭亡。四十年后,少康起兵,分别杀死寒浞的二个儿子,最后攻入帝都斟寻,杀死寒浞,夏朝复兴。少康让少子无余【无余号于越,于越国的于越之名,在《春秋左传》中多次出现】到会稽纹身断发守姒禹陵墓,祭祀姒禹。无余的后人到春秋时期,都没有出现。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允常的事迹。之后最为出名的,就是姒勾践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灭句吴。故而今浙江境内的越国是为于越国。
因为我们的祖宗钱姓越国在西方纪元前482年之前已经被句吴国兼并为彭城郡,而于越国到西方纪元前306年才亡国。尽管我们的祖宗的钱越国存在了近一千六百年,但是,《尚书》灭绝,到刘邦建立汉朝,已经是近三百年后的事了,因为春秋战国五百多年乱世的杀戮,百姓大量死亡,那些往事,很多都被遗忘了。而于越国灭国才一百年,于越国勾践的卧薪尝胆,是值得称道的事。经过一二代人,这些往事,是不会完全被遗忘的。所以,今人只知道于越国、勾践、无疆,而忘记了钱越国与钱越王的历史。 【————这些历史往事因为与我们金姓的关联不很大、我的知识又有限,所以简略叙述一下】
当然,大禹领导治水之功,是应该名垂青史的。
第五部分 少昊金天氏政权首任帝清喾公嫡系苗裔圣人郯子的故事和郯国的疆域
一,少昊金天氏清喾帝嫡系苗裔圣人 郯 子 的历史故事
有学识讲仁孝的郯子:
郯子(生卒年不详,名也不详),己姓(延续帝清喾公的姓,乃黄帝轩辕氏所赐),子爵,春秋时郯
据说,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金天氏苗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属人方。炎,古音亦读谈(Tan),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从而炎国演化为郯国。
西方纪元前770年至西方纪元前476年,周王室渐趋衰败,诸侯大国之间相互争战侵吞,天下动乱。郯国,虽是区区小国却颇有名气,这其中主要原因是
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郯子的才华,“问官”一事即可证明。
鲁昭公十七年(西方纪元前525年)郯子第二次朝鲁时,昭公盛宴款待。席间,鲁大夫叔孙昭子问起远古帝王少昊氏以鸟名官之事。郯子数典述祖侃侃而谈。他说:少昊是我的祖先,我当然知道。我的祖先少昊初立位时,恰好有凤凰飞来,这被当成吉祥的征兆,因此就拜鸟为师,以鸟名来称呼各种官职。郯子进一步解释说:少昊是我们的高祖,我知道这是什么道理。从前黄帝以云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云命名;炎帝以火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火命名;共工氏以水记事,他的百官都以水命名;太昊氏以龙记事,他的百官都以龙命名。我的高祖少昊即位的时候,恰遇凤鸟飞来,因此便以鸟记事,他的百官也以鸟命名。如凤鸟氏掌管历法。所说凤鸟氏,就是历正。凤凰是吉祥的神鸟,它一出现天下就和平安定,它是知道天时的。历正是主管历数正天时的官,故叫凤鸟氏;玄鸟氏掌管春分、秋分。玄鸟即燕子,它们春分飞来,秋分离去,故名掌管春分和秋分的官为玄鸟氏;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伯赵就是伯劳鸟,它夏至开始鸣叫,冬至停止,故这个官职以它命名;青鸟氏掌管立春、立夏。青鸟就是鸽鸬,它在立春开始鸣叫,立夏停止,故这个官职以它命名;丹鸟氏掌管立秋、立冬。丹鸟即雉,它立秋来,立冬离去,故以它命名。以上这四种鸟都是凤鸟氏的属官。祝鸠氏就是司徒。祝鸠非常孝顺,故以它命名主管教育。从颛顼之后,因为无法记录远古时代的事情,就从近古时代开始记录。作为管理百姓的官职,就只能以百姓的事情来命名,而不像从前那样以龙、鸟命名了。
满座人无不佩服郯子的学识渊博
孔子当时年二十七岁,在鲁国做个小官,他听说了郯子这番话之后,就前去拜见郯子求教,“见于郯子而学之” 。韩愈《师说》中“孔子师郯子”这句即出于此。至今保存在曲阜孔庙内的《圣述图》内有一幅插图叫《学于郯子》,讲的就是“孔子师郯子”的故事。孔子“问官”之后,不久就告诉别人说:“我听说‘天子那里推动了古代官制,但有关古代官制的学问都保存在四方的蛮夷小国’这话很对” 。
少昊金天氏以鸟纪官的典故,出于《左传·昭公十七年》 :
“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昊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得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鴠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冠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以能远纪,及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这就是郯国国主郯子回答昭子(即鲁昭公)的《问官》的古文典故。
“问官”这个与郯国有关的历史典故,二千五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珍视,至今仍是研究古代官制形成和远古民族演变的重要数据。
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
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增订绘图孝经白话句解》卷首《二十四孝图》第五幅中载:“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二十四孝》是元郭居敬编撰的一部宣扬孝道的书。此书集历史上24个人物的“孝行”编成,附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由于历朝历代朝廷、官府的宣传,在民间广为普及。因此,历代政权视郯子为德、才、威、雅的化身。
现今新建的祠堂,大都在墙壁四周画以《二十四孝图》,用作教育子孙后代。
使郯国名声大噪的还有一件事。孔子周游列国时到郯国,在城北十里铺遇到晋国的学者程琰本,“倾盖而语,终日甚亲”,两人的车盖都倾斜了。谈论礼乐诗歌难舍难分,一直到桑树影子移动了位置,最后赠送绢帛表示情谊,为离别而悲伤。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与程子临别时,谓子路曰:“取束帛以送先生”。孔子来郯时曾登郯城东南三十里之马陵山峰望海。后人为纪念孔子来郯,在城北十里铺建一“倾盖亭”;称其所登山峰为“孔望山”,峰顶石楼为“望海楼”,列为古郯八景之一。
郯子去世后,后人建郯子庙、郯子墓、问官祠,聊以凭吊。
据有关资料载,当时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四贤”像,其中“三圣”像为孔子、老子、郯子。人们对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见。郯子庙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礼拜,不少人前来游览瞻仰,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在郯子庙大殿前精雕石柱上的楹联:
“居郯子故墉纵千载犹沾帝德,近圣人倾盖虽万年如座春风”。至今仍为人们咏颂。
二、少昊金天氏苗裔之郯国的疆域
《汉书·地理志》载:“周爵五等,而士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五十为附庸。盖千八百国。”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于西元2009年夏季在《百家讲坛》上讲,周朝时期,实际有国三千余个,很多方国不在周王朝版图之内。
我们少昊金天氏苗裔,拥有数十个方国与诸侯国。太昊集团也有很多方国。当年徐偃王行仁义之时,归附者就有三十六国之多。但这未必是全部的少昊集团之方国、诸侯国。
诸侯国的疆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国攻伐征战,和王朝在封土上的赏罚,诸侯国的疆域是随时消长的。再者,诸侯国的封土,在夏商时期,疆域是不明确的,只是管辖了大概的面积和大体的户数,上门催收赋税而已,没有过多的行政管理手段。周以后,行政管理手段相对加强,但也是若有若无,这时疆域的概念已经存在,各国在重要的通道路口已经设置了关隘,派兵把守。郯国属于弱国,历史资料匮乏,无法考证具体的边界线,但从周边国家的范围和现在每个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数据来分析,大体的轮廓还是能够找出来的。
春秋时期,与郯国共存的周边国家有:一、鄟国,非常弱小,面积大概包括郯城司家乡沭河以东部分和临沭石门乡部分以及东海温泉镇部分村庄。二、祝其国,赣榆部分和东海、新浦部分村镇。三、莒国,莒南、临沭、赣榆部分,莒县、沂水大部分村镇。四、向国,在莒南县大店西南,包括临沂部分,临沭部分。五、鄅国,在古琅琊开阳县,现在临沂大部分,苍山部分、沂南部分。六、鲁国,驻曲阜,包括平邑、蒙阴、费县大部分。七、鄫国,驻苍山县向城西南,包括苍山大部分,枣庄部分,以及郯城沂河以西部分。八、邳国,邳州大部分,以及郯城重坊部分村庄。九、钟吾国,新沂大部分,郯城杨集 新村部分。
这样看来,春秋时期郯国的疆域,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
——————少昊金天氏苗裔之郯子己姓的后人如今稀少,原因很可能与曹操的滥杀无辜有关。
史载:汉献帝初平四年(西元193年,岁在癸酉),陶谦为徐州牧,曹操引兵击谦,坑杀百姓数十万口于泗水,屠三县,鸡犬皆尽。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古徐州的治所在郯城,由此可知,我们少昊苗裔留居在徐州的后人,极有可能因陶谦、曹操之战而近乎全部罹难。因此,己姓人士,如今少之又少。
尔后,曹操迁已经人烟绝迹的徐州州治到人口众多的彭城,改彭城为徐州。
历史记载:
徐州刺史部,郡﹑国有5个,县﹑邑﹑侯国有62个,合计有476117户,人2791683口。
徐州,归属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三国曹魏时期迁徐州到彭城,即今之徐州。
今之徐州,历史上是彭城,东汉建安三年【西元198年】始称徐州。
————因为郯城的人已经被曹操杀光,曹操不得不迁人烟绝迹的徐州州治到尚有老百姓生息的彭城去,改彭城为徐州。
第六部分 少昊金天氏之东夷和淮夷说
一,东夷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CCTV-4)《走遍中国》节目:《追寻东夷的足迹》。主持人的解说词对东夷族的定义是:生活在山东境内和淮河流域的各个族群。——————这个定义十分精确,说明了我们的祖宗拥有的领地,从山东到淮河流域。各个族群,就是少昊集团的二十五个分支,可能也包括太昊集团的苗裔。
东夷:东是东方,夷的象形字就是人负弓、箭。而金的象形字则是拉弓搭箭。意思就是生活在中国东部的、擅长以弓箭打猎、舟船捕鱼,观察天文、种植农业的人,其族号为少昊族,其氏为少昊金天氏,史称东夷少昊集团。
请看中央电视台的《追寻东夷的足迹》之视频(链接):
http://news.cctv.com/program/zbzg/20100419/103098.shtml
中央电视台曰:
山东长岛考古发现的六千五百年前的东夷人遗骸与小麦,证明(我们)少昊一族(东夷人)已经掌握舟船技术与农业种植技术,能随意渡海、捕鱼,观察天文时令以种植农业为生。所以,我们的祖宗善天、善农、善水、善猎,我们的祖先的文化,是最先进的文化。
有兴趣的人请看考古发现:
山东长岛发现6500年前东夷人的遗骸与东夷莱国(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莱夷,如今的山东莱阳、莱芜等以莱字开头的地方)小麦之网络视频的链接:
http://6.cn/watch/6900904.html
在长岛,是以鸟为图腾的。如今在长岛有旅游的雕塑,是五个东夷人的石像。在长岛,最早的文化就是东夷人的文化,石像就是依照出土的文物雕塑的。
所谓的东夷人,是西周王朝对不归附西周政权的、生活在中国东部的少昊集团、太昊集团之族人的称谓。这类蔑称还有南蛮、北狄以及商纣王。其实商纣王不称王,而是称帝,姓子名辛,一名受。古时受与纣同音,而纣是贬义词。故而西周文人贬称、诬称商帝子辛为商纣王。之所以西部称之为西戎,是因为西周王朝起源于西部的西岐,故而不予蔑称。所谓的“匪夷所思”就是蔑称东夷人为匪类、为东夷人之才思,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天子的称呼,始于黄帝姬芒,后世效仿之。夏朝天子姒禹(即大禹)改称帝为后,姒禹封自己的子孙为夏后氏,其子孙故称夏后氏。商朝天子仍然称帝。周朝天子称王,所谓的周文王姬昌,其实姬昌并未登基,在位时是西伯侯,姬发登基后自称武王,追认姬昌为文王。奴隶制始于夏,封建王朝之名始于周。
《说文解字》:
东夷,即东边的夷人,“夷”,古山东话中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与华是同位语。东夷作为一个名词则来自于周代,周人为了记述历史就把中原以东的众部落称为东夷,事实上他们只有一个部落自称为“夷”,后来这个词被史学界统一用来借指史前中国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被称为夷的众多部落、方国的一个名词范畴。
今天的齐、鲁之地,远古时代历来就是少昊一族的中心区域。齐系少昊族方国薄姑之地,鲁是少昊族方国奄国之地,奄与薄姑都是少昊苗裔之国号。
奄在今山东曲阜县旧城东,这是少昊集团的中心所在,少昊帝与历代少昊族大酋长之陵墓群大都在此地。
薄姑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两国都渊源于少昊集团,是商代方国,西周初是东夷少昊族势力最大的两国。
二,姜子牙之祸:
据 说:
西伯侯姬昌曾与商帝子辛的军队(即西周所谓的商纣王,事实是商帝子辛)在山西黎城恶战一场,姬昌被商军打得大败。如果不是军师姜子牙在商帝国东部策反东夷造反,恐怕姬昌的统一大业将就此完结,而文王(事实上是西伯侯姬昌)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姬昌很可能被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由此可见,东夷集团惨遭商朝政权杀戮,皆祸起于吕国姜子牙也。西伯侯姬昌、姬发父子能得天下,全赖姜子牙之计谋也。
继位的西伯侯姬发打下天下后,登基即位称周武王。姬发封太公望(即姜尚、姜子牙、姜太公、吕望)于营丘,国号齐。营丘正是少昊金天氏苗裔的方国薄姑的中心地区。姬发封周公姬旦于奄,国号鲁(由于姬发需要姬旦辅佐他的十三岁的儿子周成王,故而由周公姬旦之子伯禽即封鲁国),鲁国都城是现在的曲阜,曲阜的东郊即是少昊金天氏苗裔的方国奄的中心地区。
——————由于少昊族人的抵制,曾使鲁国“东郊三年不开” 。就是我们少昊族人,让鲁国都城的东门,三年都无法打开。当时的东夷莱国,也经常发兵来战,意图夺回领地。
当年姜子牙吕尚(吕国人名尚)挑拨东夷集团反商,引商帝子辛【即西周政权所谓的商纣王】倾全国之兵力远征东方,使东夷族人蒙受惨重打击,也使商朝国力大损。因商朝倾全国之力与少昊集团开战,使得殷商国内西部及帝都朝歌大为空虚,让西伯侯姬昌与其子姬发坐收了渔人之利。此时的西伯侯姬昌,乘机夺取了商朝三分之二的领地、征服商朝的八百诸侯——————即所谓的“三分天下有其二” 、“率领八百诸侯伐商” 的传说。
由此旁证,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所说的周朝时期有国三千的说法是正确的。诸侯三分之二有八百,加上还有的三分之一,不就是一千二百了吗?姬发夺取天下登基后,西周王朝再分封一千八百国(依据《汉书·地理志》的记叙),加起来不就是三千国了吗?
可惜西伯侯姬昌还没来得及灭商,自己就先死了。而后姬发继位为西伯侯,西岐部族乘势灭了殷商、逼得商帝子辛自焚而死。姬发夺取天下,自立为天子,称周武王。
—————据说,西伯侯姬昌为了夺取天下而灭崇侯,是不应该的。因为,崇侯有大德,西伯侯姬昌灭崇侯天理不容。所以,姬昌灭崇侯之后不久就死了。姬昌死后,其次子姬发继位。而姬发灭商后,不到三年也死了。因为,商朝并不是西周时期的士大夫们所说的那么无道,所谓的“纣王百罪” ,也是经不起历史之推敲的。
由此可见,西岐人为了夺取天下,不惜损阴德、挑拨离间、挑起战争,祸害千百万百姓。西岐人夺取天下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过,赢得民心,使天下百姓顺服,因而大造舆论,污蔑殷商政权,并蔑称商帝子辛为纣王。谎称自己受天命,称四方不服者为东夷、南蛮、北狄…………,口口声声称姬昌为文王、圣人。试问,西伯侯姬昌何曾登基即位过?姬昌去世的时候,商帝子辛还在位呢。
如果姬昌、姬发都是圣人,那么,“三叔”又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不都是圣人姬昌的儿子吗?不都是圣人姬发、姬旦的亲兄弟吗?圣人的儿子、弟弟,竟然成为叛逆,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三叔”者:管叔鲜,西伯侯姬昌第三子;蔡叔度,西伯侯姬昌第五子;霍叔处,西伯侯姬昌第八子。因事监视商朝遗民,故谓三监,也称三叔。因为反对周公姬旦专权及年幼的周成王而被消灭)
至于商帝子辛的妃子妲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东方民女,让子辛遇见后被纳为妃子,虽然倍受宠幸,然而,一个民女真有能耐可以左右一个政权的朝政么?怎么就没见妲己的家族里的父老兄弟像唐朝玄宗时期的杨贵妃杨玉环的父老兄弟那样,满门加官进爵、鸡犬升天呢?
可怜的妲己,经过《封神演义》后,成为家喻户晓的万恶不赦的女魔头。
事实上,历史上这类女子多被冤枉,商帝子辛(西周称其为纣王)时的妲妃只是其中的一个,把一个政权的灭亡完全算到一个女人的头上,是欠公允的。
商代人颇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 求神 问卜 来决定吉凶,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如今的《周易》里,也有殷高宗征伐鬼方的问卜记叙。所以说,妲己能够影响朝政的力量,实在微乎其微。到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们出兵征伐前,都要先占卜吉凶。
据司马迁的说法是:纣王自焚而死,妲己为周武王所杀。
《世说新语》中引孔融的话说,周师进入朝歌以后,妲己为周公所得,后来成为周公的侍姬。这可以从周师进入朝歌以后,再也没有贬抑妲己的话语,得到一些侧面的证实。
————真没想到吧?原来受万世称颂的圣人周公姬旦竟然也好色?那么,能够使殷商灭亡的妲己,怎么就不误周公之治国呢? 莫非周公之勤政,是妲己的力量给左右出来的?按照现代的话说:妲己不会这么“给力”吧?
圣贤的周武王为什么不学古代的“三皇五帝”将王位禅让给他的圣贤的弟弟姬旦呢?为什么要传位给自己幼小的儿子搞世袭呢?
由此可见,西岐人建立的周王朝最会造舆论、诬蔑,最会吹嘘、谎言。后世给予西伯侯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的评价,难道不也过高了吗?
说白了,周公姬旦也不过就是勤政而已。民国期间的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也十分勤政呀,韩复渠从不留公文过夜,所有的公文当日批完,白天批不完,晚上加班批,直到批完为止,方才休息。据说韩复渠还经常下乡体恤民情呢。
记得韩复渠有几句话,说得蛮有道理,在此献给诸位看客:
朝 朝 当 政 无 忠 臣 ,代 代 权 奸 霸 王 权 。
开 国 难 坐 国 ,祸 国 能 维 国 。
不知道蒋介石枪杀韩复渠,是该?还是不该?
韩复渠之丢济南与蒋介石之丢南京,不知道有没有可比性?他们的敌人都是倭寇。
倭寇自明朝开国以来,不断祸患中国,至今数百年未绝,可谓大患也。
传说周朝八百年天下,而实际上只有277年【从西方纪元前1046年姬发登基称王到西方纪元前770年周幽王被申侯与犬戎联军杀死于骊山】。过后的东周,是名存实亡的王朝。“东周王朝”时期,大都被世人称为“春秋战国”时期。而东周王朝的诸侯们,几乎都不把共主周天子放在眼里,不向周王朝进贡纳赋,不朝拜天子。到后来,周天子穷到把象征国家政权的九鼎都熔化作铜钱而使用掉以勉强度日。致使夏禹所铸造的国宝、象征最高政权的九鼎,无一幸存。(一说周朝起于公元前1056年,我认为,这是从西伯侯姬昌起兵开始算起。起兵不等于建立政权。所以,西周应该要从公元前1046年起算)
———这就是姜子牙的奸计:让殷商政权与东夷集团(少昊族人)打得两败俱伤,让西岐部落的西伯侯姬昌、姬发父子坐收渔人之利而得天下。
姜子牙虽然以奇谋辅助西伯侯姬昌、姬发父子夺取殷商天下,得封齐大公之爵位。然,四百年后,齐桓公小白时期曾一度称霸主的齐国,也终为权臣田氏所取代。让人感到可笑的是,田氏去朝拜“周天子”后, “周天子”竟然认可了田氏的诸侯爵位。
历史记载说:
周初,武王死后(周武王仅在位三年,死于西方纪元前1044年),其子成王年幼(仅13岁继位),周公摄政(称咸王)。周公姓姬名旦,是西伯侯姬昌(西伯侯姬昌并未登基称王,只是周武王追赠其为文王,后人称其为周文王)第四子,因封地在周,称周公,后封鲁国,但未到鲁即封,由姬旦之子伯禽即封。
西方纪元前1041年,武庚联合了管、蔡二叔以及商的属国奄、徐、楚等十几个国家一同向西进军,反周阵营声势浩大。如《尚书大传》云:“管叔、蔡叔疑周公,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王’,奄君、薄姑谓禄父曰:‘武王既死矣,今王尚幼矣,周公见疑矣,此百世之时也,请举事!’然后禄父及三监叛也。”(管叔鲜,西伯侯姬昌第三子;蔡叔度,西伯侯姬昌第五子;霍叔处,西伯侯姬昌第八子。事监视商朝遗民,故谓三监)周公姬旦于西方纪元前1040年举兵东征,平定武庚与三监的反叛。
西方纪元前1039年,周公姬旦杀武庚,灭东方50国(大都是东夷集团之国);西伯侯姬昌第三子、“管叔”鲜被杀,西伯侯姬昌第五子、“蔡叔”度被放逐(即流放,相当于西元1983年的严打中被送去新疆的犯人),西伯侯姬昌第八子、“霍叔”处被废为庶人。把微子(商帝子辛之兄)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为宋公,以后为宋国,都于商丘。武庚的后人便以他字中的禄为姓氏,称为禄氏。武庚战死,叛乱平定,殷人见复国无望,只好纷纷出逃。
————商的属国奄、薄姑都是少昊后裔之国号。据说,美洲地区的殷地(印第)安(奄)人就是商朝遗民,即殷地的商人与东夷的奄人,通称“殷地奄人” 。所谓的美洲“印第安人” ,是音译,当然也可以翻译成“殷地奄人” 。对吧?
周武王死后,商帝子辛之子武庚与“三叔”【周武王的三个弟弟】联合东夷集团的薄姑与奄等方国起兵反周。这一次的讨伐西周失败,使少昊集团的实力,再度受到极大的削弱。东夷集团共有四十余国被灭。
三,依据残存的史料推理:
周武王姬发的三个弟弟(即三叔:姬鲜、姬度、姬处),把姜尚(即姜子牙)与西伯侯姬昌的“挑拨商朝与少昊集团引起战争”的离间奸计,告诉了商帝子辛之子武庚与东夷少昊集团。所以,少昊集团与太昊集团再次起兵,连手“三叔”及武庚,一起讨伐西周以报仇雪恨。遗憾的是,此举最终未能成功,反而使我们少昊集团的实力又一次受到极大的削弱。
由于不敌西周王朝,东夷少昊集团核心族人不得已而南迁到淮河流域,这就是所谓的东夷集团的淮夷方国、东夷反而追随淮夷的历史故事。这其中有夏禹帝赐封的钱越国、夏朝姒启赐封的周穆王时期的广行仁义的徐偃王的祖宗徐国等数十国。而少昊集团的莱夷,依然雄踞齐国的东方,直到西方纪元前567年,莱国才被齐国兼并。
依据史料推算,从西方纪元前1056年西伯侯姬昌正式伐商、西方纪元前1046年姬发夺取天下登基即天子位称武王,到西方纪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与申侯联军杀死,所谓“八百年天下”的姬周王朝,实际上不过二百七十六年而已。
周平王东迁洛阳之后,周天子实际上名存实亡,天下诸侯争雄称霸、混战不已,还有几个诸侯还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呢?连夏禹铸造的国宝九鼎,竟然也被穷困潦倒的周天子熔化作钱币使用掉,一个不剩。难道这不是周王室的一种悲哀?
试问:春秋战国时期五百余年,周德没落,有多少人在战火中遭遇劫难?又有多少文明在战火中毁灭?
四,三皇五帝的禅让是真的吗?
汉武帝与司马迁的《史记》、孔丘家的儒家学说,推崇万世皆系于黄帝,三皇五帝都是禅让的。那么,周武王姬发临死的时候,其子不过才十三岁,一个小孩而已。为什么姬发临死前要周公姬旦背负十三岁的成王而立一个小孩为天子继承人呢?为什么不立贤明、勤政的周公姬旦为天子继承人呢?或者说禅让于姬旦呢?由此可以说明,古代的所谓的圣明君主禅让(包括三皇五帝)都是虚构的故事。是汉武帝为了统治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炮制出来的。
事实上是:尧帝死后,舜帝继承,舜帝之孙美叔帝死后,大禹继承。他们是继承,不是禅让帝位。
只有我们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匠敬(青阳)帝,是禅让帝位给予外甥颛顼的,这才是真正的禅让,而不是继承。因为匠敬(青阳)帝禅让帝位后,还活了二十年才去世。
以道德文章治国的周武王,连给他的弟弟姬旦继承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禅让了。因此可以肯定,西伯侯姬昌(即所谓的周文王)、周武王姬发的圣贤及远古“三皇五帝”的禅让,大多是执政者编造的虚假的谎言。
而曹丕、司马炎、赵匡胤等人则是篡国夺取帝位了。
五,东夷(少昊金天氏)文明:
东夷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人认为后李文化(距今约8300年),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都是东夷文明,他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同西方戎羌系文明、南方苗蛮系文明,一同构成了整个华夏文明初始的系统体系,是黄河文明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主体和渊源之一。
夏商周三代的东夷,先秦文献中的东夷,专指今山东省及淮河以北那些非华夏方国和部落,即分布在今山东、苏北、淮北地区。
直到春秋时期,在今山东、苏北、淮北还留存着两昊(太昊、少昊)苗裔仍称为东夷的许多方国。夏朝与商朝均与三代的东夷有一部分共同的渊源关系。
海岱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是大昊、少昊两大部落集团的文化遗存;而大昊、少昊两大部落集团,一方面有一部分与来自黄河上游、中游的黄帝部落集团融合,构成华夏民族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泰山周围及其以东至海、以南至淮的诸部落,仍按其固有文化传统发展,即夏商周三代的东夷。先秦文献中的东夷,专指今山东省及淮河以北那些非华夏方国和部落,即分布在今山东、苏北、淮北地区。它们的文化直接继承海岱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继承山东龙山文化发展的岳石文化一般即认为是夏代东夷的文化;它们的族源直接继承两昊部落集团,直到春秋时期,在今山东、苏北、淮北还留存着两昊苗裔仍称为东夷的许多方国。
海岱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与两昊部落集团也是华夏民族的重要来源之一。夏与商均与三代的东夷有一部分共同的渊源关系。
《后汉书•东夷传》说:“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这九种夷都见于古本《竹书纪年》关于夏朝与东方诸夷关系的记载。实际上,“九”仅言其多,不必拘泥于九种。《竹书纪年》所载,夏代还有淮夷、蓝夷;《尚书•禹贡》记载两河之间的冀州有鸟夷(一作岛夷,字形近似致误);青州在泰山以东至海有嵎夷、莱夷;青州南部至淮河有淮夷;淮南与淮海之间扬州也有鸟夷(一作岛夷)。
甲骨卜辞对于商朝东方与东南方的夷人,写作“”方和“”“”方。前者像人侧立之形,释为“人方”,后二者均像人蹲踞之形,与夏人危坐不同,释为“尸方”。甲骨文学界认为作为族称,两者都是夷的假借字。然而有的学者认为“人方”指商东南方淮水流域靠海一带和山东半岛靠海一带;有的学者认为人方与尸方是同一称谓的不同写法,都是指商东方与东南方的诸夷。
到西周时期,西周的金文才正式出现了“东夷”的称谓 。
金文,就是把文字铸在铜器上或者说金属上。
六,东夷与淮夷之国及会稽的于越国、姑苏的句吴国(句,gou,音勾):
到周穆王(约为西方纪元前976年—前922年)在位时,东夷势力的中心转移到了淮河流域,以淮夷概称东夷,而徐最为强大,渊源于少昊以鸟为图腾的集团,分布在淮水中下游以今泗洪县附近为中心的地区。
————因为少昊金天氏政权建立、清喾帝登基时,有凤鸟(即凤凰)盘旋于皇宫之上,百官以为这是天帝的旨意,吉祥的征兆。故而少昊金天氏政权以鸟名官、少昊族以凤鸟(凤凰)为图腾。
到周穆王之时,当是徐偃王之徐国最强,我们的祖宗的钱越国次之。
(一)鸟夷徐国的历史
按照《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周穆王时,徐国复兴。穆王“畏其方帜” ,“六年春,徐子来朝” ,遂封徐族首领徐子诞为伯,让统管东方诸侯。徐诞即徐偃王。
徐偃王“行仁义,去刑争” ,徐国“地方五百里” ,迅速强盛起来。十三年(即周穆王十三年、西方纪元前988年),穆王西征天山王母族,后访西王母,乐而忘返。天下诸侯很有不满,于是徐偃王率九夷之众反周。
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 ,“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 。实质上就是与周王朝(周天子)分庭抗礼。徐字原为“龠” ,象鸟的巢。
“徐偃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今河南省封丘县南)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
据说,后来周穆王与楚国夹击徐,徐偃王被杀。
《都城记》说:“穆王末年,
还有一说:周穆王密令楚国讨伐徐国,楚国偷袭。徐偃王弃国隐匿而去。
又有一说:西方纪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冬,吴王夫差派孙武、伍子胥兴师北渡淮河伐徐,放泗水水淹徐国。当时的
这是来源于百度的资料,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998847.html
周敬王八年(西方纪元前512年),伍子胥鼓动吴王出兵攻楚。此时的吴王是阖闾。西方纪元前506年冬,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概王和伍子胥、孙武、伯嚭等,出兵沿淮水攻楚。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长驱攻入楚都郢(今荆沙江陵西北)。
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承王位。吴国乘机攻越。越军利用吴军的疏忽,采取偷袭战术打败吴军于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斩伤阖闾的脚大姆指,阖闾重伤身亡,将死时嘱太子夫差勿忘越杀父之仇。自此夫差继承王位为吴国之主。
此处所说的:吴王夫差北渡淮河伐徐,放泗水淹徐国。徐王章羽披发文面绑缚自己,领着妻子跪求夫差保留国土,夫差不准。章羽带着王室族人逃奔了楚国,楚王安置其在夷城(今安徽汝阳)居住。西方纪元前477年楚惠王封
如果从夏朝姒启封若木于徐起算,到此时徐国亡国,应该是有1544年的立国历史。
————依据如今考古江苏邳州出土的王城与编钟铭文分析,我认为应该是《都城记》的说法正确。因为据说,楚杀徐偃王后,穆王封徐偃王子宗为子爵于邳国。而今江苏邳州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徐国与邳州的渊源。
从“徐偃王之子(宗)遂北徙彭城,百姓从之者数万”————可以看出,当时的东夷集团,徐国最强,居于彭城的钱越国次之。所以,徐国遇袭,其民众即逃往彭城避难。
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东夷集团之方国,尚众多也。
而彭城,正是我们少昊苗裔金姓的郡望,当年钱越王之越国的领地、国都。由此可见徐偃王国与钱越王国之间的渊源非同一般。
系出匈奴休屠部落的金日磾家族金伦的后裔,史称京兆金氏。其家谱上记载:世居长安, 望于京兆。
到西周晚叶,东夷的中心更向南移,而今山东省境内的东夷反而追随于淮夷之后。
到春秋时,在鲁国附近,还存在着大昊的后裔任、宿、须句、颛臾等风姓小国,在今山东境内还有少昊后裔莒、郯、谭、费等国。
据 说 :
少昊集团的后裔嬴姓与偃姓诸国,如徐、江、葛、黄、淮夷、锺离、英、六、舒鸠等等,春秋时期他们主要倾向于“即事诸夏”,与诸夏通婚,参与会盟,出土器物有明显特点,凡有铭文的都是周代通行的文字。
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秦并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就是说,秦统一最后的六国后,东夷各支已不再以独立的实体存在,成了秦的“编户”,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就是说,少昊苗裔们隐居于天下万国九州的百姓之中了。
(二)会稽的于越国:
今本《竹书纪年》说周成王二十四年“于越来宾” 。
贺循《会稽记》说:“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史载春秋于越国王族出于夏少康支庶。直到春秋末期,允常才见诸史册(周敬王二十四年、西方纪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承王位。吴国阖闾乘机攻越)。其后勾践失国、复国,至无疆为王时为楚所杀,于越国终为楚所灭。
————于越国勾践等人,就是夏朝少康之少子无余之苗裔,在会稽守夏禹墓、祭祀夏禹的那些人。
东周赧王九年·西方纪元前306年(楚怀王二十三年),姒氏兄弟争立,楚怀王灭于越国,设为江东郡。————这是历史学界一致认可的说法。
西方纪元前688年,即秦武公十年,秦国“伐邽、冀之戎,初县之”。这是秦国设县的最早记录,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设县记录之一。
(三)姑苏的句吴国:
《史记•吴太伯世家》仅纪其世次,而纪事极简略。
历史记载说:至寿梦时勾吴兴起。公元前584年(寿梦二年),楚国的大夫申公巫臣因遭楚迫害亡命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于是始通于中国”。(—— 左传记载:楚国的大夫申公巫臣,为了一个美女,放弃楚国而投奔晋国。后来。楚国几个公子夺取了巫臣族人的财产。由此,巫臣发誓报复楚国,让楚国无岁不无吴师。行人,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
西方纪元前546年,东周王朝的争霸战场转向东南。
西方纪元前522年,楚平王灭伍式,伍子胥奔吴。
伍子胥(楚国人)孙武(齐国人)入吴辅佐公子光。
西方纪元前515年,专诸刺王幕僚,公子光自立为吴王阖闾。
西方纪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句吴国(句,gou音钩)开始称霸。
西方纪元前496年,会稽的于越王姒允常死,姒勾践继位,吴越檇李之战,姒勾践大败吴军,吴王阖闾受伤。
西方纪元前495年,阖闾因伤而死,姬夫差继位为吴王。
西方纪元前494年,吴越夫椒之战,姒勾践兵败,入句吴国为奴,从此句吴国进入鼎盛时期。
从公元前494年至公元前482年的十二年里,句吴国王姬夫差向北称霸扩张,兼并了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地域内的众多方国、诸侯国,包括我们的先人的钱越国。而后设钱越国之地为彭城郡。
古彭城,即今之江苏徐州。三国时期,曹操迁徐州州治至彭城,改彭城为徐州。
《左传》成公七年(即寿梦三年)记述,巫臣劝吴通于晋,并“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吴始伐楚,伐巢(巢姓也是彭城郡)、伐徐(淮夷之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 。
寿梦在位26年,在他死后,王位继承成为争夺目标,西方纪元前515年,公子光(命专诸)刺杀王僚自立为吴王阖闾。阖闾重用从楚国亡命来归的伍子胥和齐国著名的军事学家孙武(《孙子兵法》之作者),进行社会改革,终于在西方纪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九年、楚昭王十年)联合蔡、唐与楚决战,一直攻下楚国郢都。
伍子胥鞭楚平王尸,以报杀父兄之仇。
《左传•哀公十五年》中记载:“公孙贞出使吴国到良城病死了。”这是西方纪元前480年楚王派西子期伐吴,陈闵公遣公孙贞前去调解的外交活动。
————此时(西方纪元前480年)之句吴国,已经由强盛走向没落。
西方纪元前473年,于越灭句吴,姬夫差自杀,姒勾践称霸,周天子封其为伯。
七,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里的说法 :
(来源于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
(一),在孙武、伍子胥的帮助下,吴国大军在公元前506年大举西进,攻入楚国,并且五战五胜,暂时灭了楚国。 从此吴国开始逐步强盛。
(二),吴国攻打楚国时,于越国偷袭了句吴国,从此掀开了吴越相争的序幕。
十年以后【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军向于越国复仇。但是,吴军大败。阖闾受伤,回国不久去世。
阖闾的儿子夫差立志报仇,经过两年的努力后向于越国发起了攻击,把于越王姒勾践打得只剩下五千“壮士”逃到了会嵇山。姬夫差却并没有杀死于越王姒勾践,他以为于越国一定再无能力有所作为了。此后,姬夫差忙着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北向中原争夺霸权。却忽略了于越王姒勾践,最终落得子亡、身死、国灭。
————真可谓是“一时疏成千古恨”也!
(三),姬夫差在击败于越国姒勾践之后的12年里,句吴国接连向陈和鲁等国发起战争。在邗,也就是今天的扬州建立新城,又在江淮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分别从陆路和海上攻打齐国。夫差从海路伐齐是中国历史上关于航海的最早记载。
——————由此得出结论:西方纪元前494年——前482年之间,句吴国王姬夫差兼并了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地域内的诸多方国、诸侯国。此时句吴国的领地已经伸展到了今山东境内,但山东北部地区大部分仍被田齐国所占有。
田齐国是仅次于秦国、楚国的大诸侯国,夫差都敢从陆路和海上去攻打,并且两次击败了齐国的军队。可见当时句吴国军事实力之强大。
所谓田齐国,即齐国。西周时期,封姜尚为大公于齐,即姜氏齐国。后来田氏专权杀齐国君,再后来田氏自立,并得到周王室的承认,此即所谓的田齐国。
(四),正当句吴国王姬夫差两次击败齐国,在黄池召集天下诸侯,准备让天下诸侯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的时候,于越国人发难,大举进攻吴国。于越国军队攻陷姑苏,杀死句吴国太子(吴国军队全被夫差带去潢池,姑苏城空虚)。而句吴国王族又起内乱,姬夫差被迫向于越国求和,从此句吴国力日衰。此后九年,句吴国与于越国战争不断,这场战争的残酷我们很难想象。战火持续燃烧了九年之后,最终在西方纪元前473年,句吴国被于越国所灭,姬夫差自杀身亡,勾践尽取吴国之地。 这时的越国国境已经伸展到了山东、安徽、江西。
(五),于越王姒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因进贡于周王室,周元王封其为伯爵。————可见东周天子之无德。只要谁向他进贡,他就承认谁,给予封爵,不管他们是怎么得到政权的、怎么得到地盘的。田氏取代姜氏,周天子也是予以承认的。全不念当年姜子牙辅佐姬昌、姬发之功,只认钱财。————也忘记了“天子不求私财”的“礼” 。
(六),周显王三十六年【西方纪元前333年】,楚威王率军十万分三路进攻于越国,杀于越王姒无疆,尽取句吴国故地至浙江钱塘江。
(七),楚国曾派大臣昭滑到于越国调查了五年,到楚怀王二十三年【西方纪元前306年】,楚国乘于越兄弟争立之内乱,终于把于越国灭了,设为江东郡。
西方纪元前306年被史学家认为是于越国灭亡的确切时间。
花费大半夜时间查阅资料,终于找到我想要的(中央电视台的说法),很高兴。
共和国六十一年、己丑年六月初九,西元2009年7月29日 凌晨丑时发帖。
为了区别会稽的于越国诸王,我们的祖宗原姓钱(神农氏赐姓)故而在越王前加钱字成为钱越王以便于后世之人区别。
我们的祖宗钱越国系少昊集团居于淮水流域的少昊金天氏苗裔之国。
所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高安迁徙出去的金姓人士,皆系出于夏朝姒禹帝(即大禹)赐封的少昊金天氏贵族钱越国传1600年的钱越王第三子、筠阳府参军文献公之苗裔,也是少昊帝之苗裔。金公文献将军乃天下金姓之首姓者也。
我们的祖宗,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希望我们做后人的,莫要辱没了祖宗的声誉,要自强不息,努力上进,要为我们有如此悠久的祖宗渊源与祖宗的伟大成就而感到自豪。
建祠堂,撰宗谱,一定要厘清世系,追踪溯源。而不要盲目的广收金氏名人为先人,成为乱认祖宗、混淆渊源的千古罪人。
第七部分 金姓起源和本网站对金氏宗亲之传家宝《金氏宗谱》中之《授姓序》的推理解说与追踪溯源
一 关于《授姓序》与钱越王
郑重声明:本文对《授姓序》进行解说的部分,未经许可,严禁采用。擅自取用者,必得恶报。
少昊帝去世后,族人称少昊金天氏,世世代代居住在穷桑之地(穷桑在今山东曲阜之北),此后氏族发展扩大,成为东夷集团势力最为强大的部族。
少昊一族以穷桑为中心,北至渤海之滨、辽宁南部,东至黄海之滨、朝鲜半岛、倭国三千群岛等诸海岛,南至淮河流域,西曾经发展至今河南境内。有部分族人被黄帝轩辕氏政权封在四川甘肃青海地区(于黄帝轩辕氏政权末期迁回东部)。
少昊金天氏传百余世、三千余年,至黄帝轩辕氏政权末期时,已发展成为拥有二十五个分支的大氏族集团,称作东夷少昊集团。
依据记载,有二个说法,如果加上《金氏宗谱》之《授姓序》,则有三个说法:
(一)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说:
《史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这里的二十五子是代指二十五个宗族部落,这些部落里的人都是黄帝政权的百姓。“百姓”在国中享有政治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读书做官的权力,有自由迁徙的权力。
得姓者十四人,就是二十五个部族里,有十四个人被赐姓。
我们的祖宗,支持早年的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打天下,故而部分少昊族人得到黄帝的赐姓。
古人之姓,有赐姓来的,有以官位、职务为姓的,有以封地之名为姓的,有以出生地之名为姓的。还有一种就是世袭之姓。
姓与氏,古时乃二个不同概念之述。氏乃爵位、职务之称也。
(二) 世家之记载说:
邦卉四十四年(丁未年,西方纪元前4514年),少昊族归附轩辕氏,出兵支持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夺取天下。姬邦卉未及登基便去世,其子姬芒继位为大酋长,随后姬芒登基称帝。
西方纪元前4510年,黄帝轩辕氏政权之首任帝姬芒,封少昊青阳玄枵(又名鸷,青阳玄枵应该是氏族名号吧)为东夷鸟师大司马,赐姓为己,称作己鸷。自此,少昊族部分苗裔改姓为己。
西方纪元前4437年,黄帝轩辕氏政权的第三任帝姬豕即位,赐封二十五子,加封十四子,赐姓十二子。
封少昊青阳于江水(今四川成都市邛崃山),赐为己姓。
封少昊东夷苗裔于微山(今山东滕州市),赐姓为滕。
封少昊白虎部之君于咸池,赐为箴(zhen)姓。
少昊青阳玄枵(前后百年都称青阳玄枵,乃是少昊族一个分支的名号,古人没有严格的名子,一个名号可以沿用数百年)有圣德,复赐姓为姬。
所谓“黄帝政权之二十五子”者,就是支持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二十五个部族。所谓子者,意思就是子民、部族的称呼。
我们的少昊族人,支持早年的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故而得到黄帝的赐姓。
(三) 金氏传家宝《金氏宗谱》之《授姓序》的记叙:
(郑重声明:本文对《授姓序》进行解说,未经许可,严禁采用。擅自取用者,必得恶报。)
钱库前金的《金氏宗谱》中的《授姓序》的记叙与解释(引号里的红色黑体字为《授姓序》原文):
第一段,“钱氏赐姓出于神农 二十五子列于少昊” ————解释为:
钱氏赐姓,出于炎帝神农氏。炎帝神农氏建立政权后实行父系制度,到神农氏第四任帝开始,要求每个人都有名子。因此,我们的远祖,被炎帝神农氏政权赐姓为钱。(钱越王隐居筠阳瑞州,又将三子赐姓,长子赐姓余,次子赐姓戈,三子赐姓为金,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
其后氏族发展壮大,到黄帝轩辕氏政权末期,我们少昊一族发展成为拥有二十五个分支的东夷少昊集团。即:二十五子列于少昊。
第二段,“娶夏禹王女”————就是夏禹在登基称帝之前,嫁女予我们的祖宗、少昊集团之苗裔,姒禹与少昊族结成亲家,以加强实力、巩固权力。
帝密二十三年【己卯年,西方纪元前2142年】,尧帝姜密任命禹为司空,代替其父鲧领导治水,时年姒禹20岁。姒禹治水十三年,到三十三岁始成功,成为尧舜二朝的重臣。而后逐步架空虞舜帝,于虞舜二十三年【西方纪元前2105年】代行天子事。
试问,夏禹要架空虞舜帝、代行天子事,如果他得不到各大氏族的支持,行吗?
第三段,“生子一孙一曾孙三便被封为钱越王”—————就是我们的远祖,在夏禹登基称帝后,被封为贵族、诸侯(国、王)。
西方纪元前2071年、岁次庚寅年、帝舜有虞氏政权的第二任舜帝姚美叔病死,传位给姒禹,姒禹正式即位称帝,改朝为夏,以辛卯年【西方纪元前2070年】为夏禹元年。此时的姒禹,年高九十。
假设姒禹治水成功后,再继续娶妻繁衍后代。那么,姒禹大约在三十三岁至四十岁左右所生之女嫁予少昊族大酋长子弟。少昊族大酋长子弟娶禹王女生一子时,那么,此时大约是姒禹五十一岁至五十六岁。到生一孙时,姒禹大约是六十九岁至七十五岁。到生曾孙三时,姒禹大约是八十七岁至九十三岁了。而姒禹登基即位于九十岁,因此,钱越国受封于夏禹,是符合常理的。
古人娶妻生子的时间,相对于如今中 国 共 产 党 建立 共 和 国初期的男二十岁、女十八岁的规定【现在改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为法 定结 婚年 龄】,要早一些,特别是氏族大家子弟,还要更早一些。有些男人十六七岁就娶妻,女人十五六岁就出嫁,甚至于更小年纪的。
——————依此推理,我们少昊金天氏族之钱越国,当是夏禹登基称天子后给人类定等级【把人类分为三等:一等为贵族,二等为自由民,三等为奴隶】之时封予的。那么,也就是在姒禹登基之后的初期了。时间大约在西方纪元前2071年(庚寅年)至西方纪元前2070年(辛卯年、帝号夏禹元年)之间了。到(约西方纪元前494年——西方纪元前482年)被句吴国(句音:gou,勾)并为列国彭城郡,钱越国立国近一千六百年。
姒禹给自己的女婿【或外孙】以贵族、诸侯封爵,是符合常理的。特别是我们实力强大的东夷少昊集团。
第四段,“钱
第五段,“至春秋战国列国争雄时而又并吴为列国”————就是钱越国被句吴国姬夫差兼并为彭城郡的春秋战国历史。
句吴国在《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孙武十三篇)与楚国逃过来的名将伍子胥与晋国的帮助下,迅速强大,在西方纪元前494年——西方纪元前482年的十二年里,句吴国一度灭楚国(吴国内乱,楚国在秦国帮助下乘机复国)、于越国(后来勾践复国逼姬夫差自杀)、钱越国等等国家,并且二度打败齐国军队,北上潢池(今河南省封丘县南)图霸主地位。还曾经从海上攻打齐国,成为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次海上战争。(公元前484年,伍子胥被夫差逼死)
从姒禹登基即位称帝建立夏朝赐封钱越国到钱越王被句吴国姬夫差并为列国彭城郡【约西方纪元前2070年到约西方纪元前494~~~~西方纪元前482年】,少昊金天氏苗裔之钱越国立国近一千六百年。
第六段,“越王在朝必驾无势可敌逃难于江南仕筠阳太守赐令瑞州之名”————就是钱越王被句吴国姬夫差调到姑苏(句吴国国都)的朝中为官,看到大功臣、一代名将伍子胥因为反对夫差伐齐而竟然被夫差逼死,感觉到自己势单力孤、身居险境而逃难到江南,在筠阳太守麾下谋份差事,打理瑞州。
江南筠阳瑞州就是今天的江西省高安市。高安市现在有筠阳、瑞州二个街道办事处。高安也曾经被称作瑞州府。
西方纪元前482年,吴晋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南)争霸,于越国的姒勾践趁机攻破姑苏,杀句吴国太子友。句吴王(句,gou,音钩)夫差因国内王族内乱只好向于越国求和。从此吴国开始衰落。
从姒勾践开始伐句吴,姬夫差忙于应付于越国,战场转向句吴国之南方,南逃就不可能了。
所以,钱越王逃难隐居江南筠阳府的时间,应该是在西方纪元484年或者说是西方纪元前482年之前。
孙武辅佐句吴国,孙武的《孙子兵法》“瞒天过海”为第一计,走为上策,现成的教材。
第七段,“ 将三子以钱字拆开三字易姓 长子文杰公赐姓余 次子文昌公赐姓戈(二个戈相迭) 三子文献公赐姓金 ” ————钱越王以第三子赐姓金以续少昊金天氏之香火。————这一“钱越王将三子赐姓”之时间,当在西方纪元前484~~~西方纪元前480年左右。
据江西的金氏宗谱记载,金文献公任筠阳筠府参军 。
——————由此可见,江西省高安是少昊金天氏苗裔钱越王的新发祥地,金姓起源于钱越王第三子文献公。所有江西的金姓宗亲及其从江西省高安迁徙出去的金姓宗亲,应该都是少昊金天氏钱越王第三子金文献公的苗裔。金公文献将军当为全世界金姓之首姓始祖。
第八段,“金氏自文献公派下隆荡公头戴巾身加刀时出生一子取名字刘因而改为刘氏”————因为金姓人口繁衍迅速,故而将子孙改姓,以避免树大招风。金隆荡公头戴巾身加刀,这就是一种出行的装束。临行时为孩子起名,意即隆荡公将要远行。其后刘因公之子孙繁衍众多,故而改金姓为刘姓。
第九段,“厥后从刘文静公派下改为侯氏”————因为改为刘姓的宗支,人口繁衍又是十分迅速,故而只好再次改姓。将刘文静公门下子孙,改为姓侯。
以上二次改姓时间,应当是大约在西方纪元前333年以前。也就是说,金刘因公门下改姓刘,刘文静公门下改姓侯,应当是在春秋战国后期,而不是今人刘氏所说的是唐高祖时期的兵部尚书刘文静门下改姓侯。因为唐高祖李渊与唐太宗李世民,对臣下并不残忍,而且还是厚待,故而文武大臣没有改姓避难的理由与必要及想象空间。
虽然李世民杀兄李建成诛弟李元吉为世所不耻,然李世民为挽回名誉、为避免万世骂名而勤政不息、厚待功臣,开创大唐盛世、贞观之治。所以,唐高祖时期的兵部尚书刘文静门下改姓侯的说法,缺乏说服力。
钱越王逃难江南,仕筠阳太守,赐令瑞州之名,将三子分开赐姓为余、戈、金。因为金姓后裔,人丁兴旺,为了不招人耳目,免遭嫉妒,将家族中人再度改姓分居,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据我所知,刘姓有二十七个郡望。那么,至少应有二十个诸侯国被兼并,其家族后裔改为姓刘。由此也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亡国者改为刘姓者众多。
此时在筠阳的钱越王苗裔,如果按照目前的军 队的编 制三 三制来繁衍后裔的话,那么,经过一百五十年,从金文献公开始至少可以繁衍七代人,或许可以繁衍八代人,加上钱越王是九代人。那么,这八九代人,会是多少数量呢?
以钱越王为第一世,金文献公兄弟三人为第二世3人,第三世是9人,第四世是27人,第五世是81人,第六世是243人,第七世是729人,第八世是2189人,第九世是6561人,加上钱越王是6562人。以上是男丁的人口数,如果加上女眷、丫鬟、仆人、卫士呢?会是多少人?
如果按照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第三 十八 军的四 四编制计算人口繁衍,那么,钱越王为第一世,到金文献公兄弟三人为第二世共有男丁4人,第三世是3X4==12人,第四世是12X4==48丁,第五世是48X4==192丁,第六世是192X4==768丁,第七世是768X4==3072丁,第八世是3072X4==人丁12288口,第九世是12288X4==人丁49152口。 如果加上女眷、丫鬟、仆人、卫士呢?会是多少人?十余万人呀。一个家族十余万人,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是不是很容易引起各方的关注?甚至是引起嫉妒?所以,分姓、分居是明智之举。只有具有大智慧者,才会想到这么做。
第十段,“隐居南京固始县暂居后迁居四川瓘口峨眉山下发脉”————请先看历史记载:
1 西方纪元前473年,于越灭句吴,姬夫差自杀,姒勾践称霸主。
2 勾践的子孙姒无疆妄图效法勾践称霸,出兵北灭少昊苗裔之己姓的郯国,以及攻伐邾、楚等国。
3 东周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年,西方纪元前333年)春天,楚威王调集国中精兵十万,兵分三路同时向于越国发起攻击,以报复姒无疆对楚国的攻击。
楚威王亲率一路大军从北部攻打徐州(今山东枣庄滕州市南),徐州守军战败投降。楚威王留部分军队驻守徐州,然后率主力挥师南下攻打于越国。与此同时,楚国的另外两路大军也分别从于越国的中部和南部边境攻入于越国。楚军攻入姑苏城中包围王宫,大肆屠杀于越国姒氏贵族,于越王姒无疆在混乱中被楚军杀死。有一部分族人奋勇杀出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逃往于越国的故都会稽【今浙江省绍兴】。楚威王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占领了于越国五分之四的领地,使于越国几近灭亡。
今本《竹书纪年》说:周成王二十四年“于越来宾” 。
贺循《会稽记》说:“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史载春秋于越国王族出于夏少康支庶。
————于越国勾践等人,就是夏朝少康之少子无余之苗裔,在会稽守夏禹墓、祭祀夏禹的那些人。
东周赧王九年、西方纪元前306年(楚怀王二十三年),姒氏兄弟争立,楚怀王趁机灭于越国,设为江东郡。
再请看我的推理:
周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年,西方纪元前333年)春天,楚威王调集国中精兵十万,兵分三路同时向于越国发起攻击。那么,战祸降临之时,钱越王苗裔再度迁徙、避开战火就是最佳的选择。否则,城破之时,玉石俱焚。
逃难,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逃出去的。因此,我们的祖宗们先到南京,暂居固始县以避开战火。而后筹集粮食、船舶,再从水路逃遁至四川瓘口峨嵋山下隐居。我们少昊族人,早在六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掌握舟船技术。所以,走水路难不倒我们的先人。况且,走水路可以运载更多的物资、人员,而且不易被拦截。
否则,在楚军三面包围的情形下,整个家族数千人甚至于数万人想从陆路跑出去,谈何容易?
所以,我们的先人们,只能先隐居南京,在固始县暂居,然后迁居四川瓘口峨眉山下发脉————如此,才安全、稳妥。
隐居江南筠阳府的钱越王子孙,再度迁徙逃难,应当是在楚威王攻击姒无疆之时。那么,这个时间就是周显王三十六年【西方纪元前333年】了。由此可见,金隆荡公门下刘因改姓刘,刘文静公门下改姓侯,最迟不晚于此时(西方纪元前333年)。
钱越王门下,为避战祸,先迁往南京,暂居固始县,备船、备粮,而后再逆江而上,迁徙到四川瓘口峨嵋山下发脉————这就是一个避难的过程。
第十一段,家谱《授姓序》中记载“ 其子孙繁盛遍于天下万国九州” 的解释:
项羽大破秦军入咸阳,大秦帝国灭亡。项羽自号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中王。刘邦带着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进汉中,这就必然会给汉中老百姓带来战乱之隐患。因为,刘邦与萧何、张良、陈平他们是不会甘心屈居于汉中的。
萧何最重视的是人口与税赋(有人就有兵源,有税收就有军饷)。那么,刘邦进入汉中,萧何等人势必进行人口统计,为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做准备。所以,我们钱越王苗裔、金氏家族不得不再次逃难。如何逃难呢?当初周显王三十六年【西方纪元前333年】家族几千甚至于万余人、几万人逃难到四川瓘口峨嵋山下,再经过一百余年的繁衍,已经是人口很多了。如果继续按照三三繁衍,就当高安只出来一千人计算,经过五代人的繁衍,也是二十多万人了。即使是只有一百男丁到达峨嵋山下,至今也有二万多男丁。加上女眷、仆人,会有多少人呢?所以,钱越王门下子孙繁盛。而如此大规模集体迁徙以避难,是不现实的。唯一的最佳方法,就是分散逃难。因此,钱越王苗裔遍于天下万国九州。
历史记载:“秦统一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 。————就是说,当秦国灭东周王朝及东周王朝之最后六国诸侯时,我们少昊苗裔,都已经分散隐居民间,成为华夏百姓的一部分了。
附带说明:
史载:汉献帝初平四年(西元193年,岁在癸酉),陶谦为徐州牧,曹操引兵击谦,坑杀数十万口于泗水,屠三县,鸡犬皆尽。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就是说,曹操征陶谦,屠杀徐州数十万百姓于泗水,使五县不复人迹,泗水为之不流。那些留居在徐州的少昊金天氏苗裔,恐怕大都在劫难逃、罹难战祸了。
曹操为报杀父之仇于陶谦,不惜残害生灵、滥杀无辜数十万,实在是罪大恶极。
明朝末年,张献忠之乱,令四川十室九空。所以,既使有些宗亲留在四川瓘口峨嵋山下,到张献忠之战祸后,幸存者估计也是寥寥可数。这就是战争兵火带来的巨大的灾难。
请看以下数字:
明万历六年(西元1578年),四川省“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会要》卷五十)。这个人口数字仅是明官方“赋役黄册”登记的纳粮户。不含逃户。
到清康熙二十四年(西元1685年),四川“通省之户口,总计仍不过一万八千九十余丁”(清嘉庆《四川通志》引何源濬《条议》,但妇孺未计算在内)。原先有着数百万人口或近千万人口的四川,这时却成为“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何源濬《条议》)的荒凉区域。四川人民不是被屠杀光了,又往哪里去了呢?
明末张献忠率军进剿四川,军粮断绝,杀大量俘虏、百姓盐渍做军粮充饥一事,我们是否信之?
问题就在这里,屠杀四川人民的,应如清统治者和地主阶级所说,是张献忠“滥杀”的结果呢?还是清军屠杀?
————不管是谁屠杀,总之,此时的四川人口,已经是百不活一。
第十二段,关于《授姓序》中记载“ 迄今二千余载………… 后嗣遂从钱字分开余、戈、金、刘、侯几姓一同之亲原不成婚…………”的解释:
从大秦帝国灭亡、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进入汉中到如今,不是二千余载么?至于“ 余、戈、金、刘、侯几姓一同之亲原不成婚…………”之说,对于同一个祖宗的人来说,互相之间婚配,势必会造成辈分错乱,甚至于近亲婚配留下后遗症。所以,亲人之间,是不能婚配的。
以上是对祖传千余年、甚至几千年的《金氏宗谱》中的传家宝《授姓序》进行的解说。
(郑重声明:本网站对金氏传家宝之《金氏宗谱》之《授姓序》进行解说的全部文字内容,未经许可,严禁采用。擅自取用者,必得恶报。)
二 浓缩的历史
大家都知道,《三字经》是小孩启蒙教育之书,文字不多,言简意赅,不过区区1423个字而已。
可是,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
同样的道理,我们金氏传家宝之《金氏宗谱》中的序文,同样言简意赅,序文里透露出的信息,也是万千年来的历史浓缩信息。
三 攀附名门名人乱认祖宗乃祸患千古罪在万世
在讲求门当户对的年代里,有些人为了表示自己系出名门望族,在编撰宗谱时,把历史上的名人,扯进自己的宗谱,以为荣耀。殊不知,这将会给后世子孙在追踪溯源上,带来无尽的麻烦,使后世子孙无从考证祖先之渊源系出,以至于自己的祖宗不敬而敬他人之先人,自己的祖宗不知祭祀而祭祀他人之祖宗。不也悲哀乎?
忠 告:
建立联谊会、宗亲会,可以不分宗派,以利团结,以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建立宗祠,一定要追踪溯源,一定要立自己的先人之牌位、祖宗之画像于正堂,春秋祭祀,以教育子孙后代莫忘孝忠仁义。
千万不可以乱摆祖宗香炉、乱立先人牌位、乱挂他人之画像于宗祠正堂。切忌把别人的先人认作自己的祖宗。
修撰宗谱,一定要厘清世系,实事求是以叙昭穆。切忌乱认名人为祖宗,千万不可以随意伪造世系、混淆渊源。以防祸及子孙、致使子孙后代无从考证祖宗之渊源系出,祸害无穷。
光宗耀祖,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忌攀附名门、乱插名人。
各不同系出之宗族,应该各自编写字行,以排辈分,以尊长幼。切忌胡乱套用他人字行、撮合辈分。因为人类的繁衍速度是各不相同的。随意撮合,就有可能造成辈份错乱,称呼颠倒,为祸子孙。
如斯胡来,将是大不孝也,乃千古之罪过也!而不是为祖宗争光、成子孙之楷模也!
第八部分 少昊金天氏苗裔温州前后金的故事与金姓名人及金姓的不同祖宗渊源
一 少昊金天氏苗裔温州前后金的历程:
(从赤岸到麻秋垟 再 卜居前库里 而后 兄弟联辉)
(郑重声明:采用、转载本部分“少昊金天氏苗裔温州前后金的历程:从赤岸到麻秋垟卜居前库里而兄弟联辉”的内容,必须事先得到本网主的许可。擅自取用者,必得恶报。)
(一),先讲长溪赤岸
长溪赤岸,今福建省霞浦县城东之地也。
长溪县赤岸,也即泉州赤岸也。
唐时的赤岸,地域广阔,包括今赤岸村,桥头村,江边村,古岭下村,是福宁府的天然避风港,乃天然良港也。
赤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唐宋时代,就成长溪县的海滨重镇…………。赤岸村中“人烟蚁聚”,辟有四横二纵的道路,有十八口水井,并出土过“十八进士” ,人民生活颇为富裕。据说还出过十八美女。
有十八口水井,说明这里曾经居住着十八个大家族。
古代之井,是不允许人民随意开挖的,须先经过官府考察批准,方可开挖。无井即无水,无水何以生存?而随意性的挖掘水井,必然会给水资源带来损害。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深刻明白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予以合理保护。
赤岸有十八口水井,我认为,当时赤岸至少有十八个姓氏的大家族在此居住生活。其中就有我们金氏大家族。
只不过是到闽王之乱逃难时,各自逃生去了。所以,赤岸人口日趋减少了。
我们的先人,带着自己的家人(应该是近亲的一个家族的几兄弟共同逃难),驾海扬帆,迁徙他乡。当然,还有人采取其他方法、在其他时间迁徙。肯定还会有很多人没有逃离的。不然的话,整个闽国(今天的福建省)不就清野了?
有句成语:背井离乡。就是人民离开自己的居住地、离开自己的井,很舍不得。因为,离开了家乡,就是离开了自己的故土亲人;离开了自己的井,就是将失去了自己的最为珍贵财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水井。
易经爻辞曰:人可迁移,而水井不能迁移。可见井之珍贵。
据钱库金嘉垟某人说:长溪赤岸有条江,转了九十九个湾。如果是转一百个湾,那么,这里就会出帝皇了。他还说,过去赤岸还曾经出过十八美女。
据《霞浦县志》记载:
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190752.html?tp=1_01
“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南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始为温麻县地(县治在今沙江镇古县村),属晋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并入原丰县。
唐武德六年(西方纪元623年)置长溪县(县治在今岭尾庵,后迁连江),属泉州(州治在今福州)。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为福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州改县,属福州府;成化九年(1473年)复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福宁府,增设附郭县霞浦。民国初属闽海道,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留县至今。
今之泉州市,唐宋时期称wenlingxian 。
(二),前后金祖宗之迁徙渊源
赞 祖 德 宗 功 曰:
凭天意驾海扬帆九州寻找新大陆異土殊井开盛世
蒙神祐举族迁徙华夏得遇金舟鄉种粮捕鱼谋安居
少昊金天氏苗裔彭城郡金姓(浙江温州)平邑金舟鄉龙江里麻秋垟(不几世卜居前库里)一脉之迁徙历史:
考证史料确认,五代十国之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晋王李存勖在洛阳被乱兵杀死,李嗣源入洛阳称帝,改名李亶,是为明宗,改元天成。
平邑金舟乡龙江里麻秋垟之金氏始祖第一世kai chen公,生于五代后唐晋王李存勖的天成戊子年,即西方纪元928年。卒于宋太宗赵光义的淳化甲午年,即西方纪元994年。享寿67岁。
始迁祖第一世kai chen公,于五代十国末期(西元942年)为避闽王曦、王延政兄弟争权之乱,驾海扬帆,从闽国泉州长溪县(今福建宁德霞浦)赤岸迁徙到吴越国永嘉府(今温州)平邑金舟乡龙江里之麻秋垟定居,厥后不几世卜居前库里【第六世祖chai公卜居前库里,第八世时化、振耀二公编撰宗谱时,倒推kai chen公为第一世祖】。
有人说,祖宗是从福建泉州赤岸迁移来的。殊不知,泉州赤岸与长溪县赤岸乃同一个地方也。
(三),金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前后金及金家瀛与陡门底金姓始迁祖(第一世)kai chen公初时寓居金舟乡龙江里麻秋垟,厥后(因水患,第六世祖)卜居於前库里以来,金氏一度成为前库里的名门望族,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金榜及第,兄弟联辉。
至六世祖chai公,为庠生,卜居前库里,chai公次子er rong公,素习岐黄之术,悬壶济世于陡门底,为陡门底金姓之始祖。
八世祖shi hua公与zhen yao公皆庠生,二公仿效欧阳修、苏洵二大家,以五五世系法编撰《金氏宗谱》以为传家宝。使后世子孙能依谱追踪溯源,以叙昭穆。明白宗亲世系、婚嫁、丧葬去处来源及记载先人们之辉煌历史。
八世shi hua公,生于大宋元丰甲子年,十八岁时编撰金氏宗谱,十九岁得童试冠军。八世zhen yao公生于大宋元祐辛未年。堂兄弟二人皆痒生,于绍兴年间,以其出众之才华,编撰金氏宗谱。二公为祖宗与后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后世子孙有谱可追宗溯源。
十五世shao公,生于元朝咸祐甲寅年,乃饱学之士。与宗亲十四世二公,构竹林庵堂于大河之南(今陡门底村以南),左右前后环以清涟,秋夏之交,逍遥自适,而不屑於仕进(即清高之士,对做官不感兴趣)。
——————由此可见,从麻秋垟卜居至前库里,大约是在北宋年间。至十四世二公与十五世公元朝之时,就已经居住在钱库了。
十七世xuan公,生元朝延祐戊午年,公少而颖达,凡诸子百家之书,俱能诵晓。明朝朱元璋建国,公屡上万言书。因朝议不合时而不仕,匿迹而逃,隐居金沙【今炎亭】 。著《集蓼遗稿》以垂后。其孙yuan kui公迁居金家瀛,为金家瀛之金姓始祖。
第十九世shou qing公,出任广东河源县主簿,正九品。公出资赈济灾民,活人无数。到南京朝见皇帝之后,偶感风寒,竟至不治。
后公“父以子贵” ,明朝宣德年间(西元1445年),皇帝特敕封公为文林郎,行在贵州道监察御史,正七品。
第二十世zong公,shou qing公长子,明永乐贡生,明宣德戊辰年授上苑署丞,后公被封为思州府经历、迪功郎,正八品。
第二十世jing公,shou qing公次子,明永乐二十年(西元1422年)甲辰科登进士第,官湖广中式,后被封为贵州道监察御史。
正统已未年(西元1437年),jing公因从征有功升任福建布政司左参议、朝请大夫,从四品。
jing公从征平叛时,一箭射二贼。由此可见,jing公文武双全,臂力过人。
Zong公与jing公兄弟一同赴贵州为官,故有兄弟联辉之美名。
原钱库大桥头有御赐“兄弟联辉”牌坊,“文革”之时被破坏。
至今在钱库镇尚有“联辉桥”存世。是钱库南边人民进入钱库街道的必经之桥。
zong公独子名讳:道观。随父于思州,后裔失去联络。(如有金氏道观公后裔见到这个网页,希望能与我们联系,可加入我们的QQ群:8 9 2 8 6 3 5 7 或7 2 2 5 9 2 9 5 )。
据我查询、考证:明朝之思州府,即今之贵州省cengong 。
民国1913年改为sixian 。
二十世jing公,从福建左参议致仕后,家于邑城(平阳县城)坡南仕港口。
二十三世zhou chen公,jing 公之曾孙,生于弘治戊午年,卒万历癸酉年,寿七十有六。公遭风水术士之诬,伐倒屋后无尾樟树,有筋数百千。自此屋后夜夜鬼哭之声不绝,致使屋居不安,復由邑城(平阳县城)坡南仕港口迁回钱库。
zhou chen公遭风水术士欺骗,伐倒屋后无尾樟树,内有觔(即今之筋)数百千。自此屋后夜夜鬼哭之声不绝,居住不安。
二十四世xiao de公,zhou chen公之长子,生于嘉靖甲戌年,妣徐氏。于明万历戊子年(西元1588年)携父迁回二十二都前房(即前金),xiao de公乃前金之开疆始祖(三秀桥东岸此前有一户大财主,叫谢百万,后来没落了。今钱库二高旁边还有一个池塘,蛮话叫谢家洞浃(蛮话音角,即池塘)。
二十四世liang zheng公,zhou chen公之次子,迁居于官基之右(即后金)。
二十四世rong san公,zhou chen公之三子,迁居于蒲门。时族人称之为蒲门三公。公生子三:进南、庆南、喜南。可惜后裔失去联络。(若有进南、庆南、喜南三公之后裔见到此网页,希望你们能与我们联系,可加入我们的QQ群: 7 2 2 5 9 2 9 5或8 9 2 8 6 3 5 7 )。
二十四世nan bin公,zhou chen公之四子,迁居于官基之左(即后金)。
二十四世ming de公,zhou chen公之五子,前随长兄迁居二十二都前房居住,復迁居于宁波鄞县,官居宁波府武德将军,正五品。生一子名da fa 。ming de公致仕后与直隶省陈姓挚友同还鄉,择于金镇南堡前所第一巷居住(即今之金乡镇南门)。ming de公为金镇南门金氏之始祖。
二十四世益堂公,生子和。俱失考。
史载:明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析置思南宣慰司。永乐八年(1410年)田氏族乱,十一年(1413年)废田氏。次年,分两宣慰司地为思州、恩南、镇远、铜仁、乌罗、石阡、黎平、新化等八府,设贵州布政司总辖之。至此,据思州近八百年的田氏统治告终。
(四),江南垟之沧海桑田:
今苍南县江南垟一带,原本是属于海洋岸边的滩涂,经过人类的逐步围垦,才形成现在的江南平原、鱼米之乡、宜居宝地。
依据是,这里的山脚边有许多以岙为名的地方。岙者,海边山岙也。
钱库镇的桐桥村,山脚边有个箭岙,那里有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墓葬群,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说明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在此生活。
据老人家讲故事,相传汉刘秀逃难到过这里:
一日大雨滂沱,汉朝的刘秀到舥艚,向一从事晒盐的妇女讨一帖(就是束起来的一把)稻草遮雨。民妇说:我自己遮盐都不够,哪有稻草给你?刘秀回应她:你这样小气,你这盐怎么晒也是晒不干的。从此以后,舥艚的盐,就是晒不干的。用手去抓,就是感觉还有水分的。
刘秀无奈,只好继续往南走,到了石坪,刘秀又向一个晒盐为业的民妇讨一帖稻草遮雨。那个民妇说:雨下得这么大,你一帖稻草哪里能遮得住呀?拿一捆去吧。
刘秀说道:我拿了你这样多,你遮盐不就不够了吗?
民妇说道:盐被雨淋掉了,我明天可以再晒来的,而你人被淋坏了,可怎么办?拿去吧。
刘秀谢她道:你的心这样好,你这里的盐,不用日头晒也会干。
自此以后,石坪人晒盐,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它都会干。
这就是因果: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
据说,刘秀走到一处河头,没有桥,过不去,看到旁边有一棵大树,就对树说道:你帮我过河吧。于是走到树枝顶上,跳过河去。
过河后,刘秀谢道:樟树呀,你是好木材,做什么都有用……。
樟树可就高兴了。
可是这棵帮助刘秀过河的树,可就气坏了,它气得根筋暴出。
因为,刘秀把树的名弄错了,它是榕树,而不是樟树。从此所有的榕树,它的根筋都是暴出地面的。
由此可见,汉朝时,这里就已经“不寂寞”了,而有天命的皇帝圣旨口之应验,由此可见一斑。
杨文广收十八洞的故事:
相传,宋朝杨家将之名将杨文广,曾经到这里收十八洞。就是说这里有十八个妖精,杨文广要把它们收服【实际收服了十七个,留下的一个如今是香火鼎盛,保佑万民招财进宝】 。
首先被收除的是今括山乡岭脚的石将军,这是一个石头成精的人,它的主子是东(冬)瓜王。杨文广将军以萌竿叶收(杀)了石将军。因为萌竿叶是杀他的刀,萌竿头【根尖】是杀他的箭。
(详文见我在《铁血》论坛的博客:会员名:我是军阀的老子,博客:http://jin88999.i.tiexue.net)
其后有个泥鳅精,在舥艚山外边,有个地方叫崇家岙,分里岙与外岙。到八十年代还据说外岙常出怪异之事,民不得安居。
崇家岙边上有个地方叫泥鳅坑,有条泥鳅精,能听懂人类语言。杨文广无法收服,只得退兵。
后来杨文广发明创造了一种语言,就是如今在钱库与舥艚、炎亭一带老百姓使用的“蛮话”,训练将士,作为交流、传令之用。泥鳅精听不懂,最后被收服了。收服泥鳅精的方法,用麦秆垫在下面,水稻谷壳铺在上面,然后烧了。水稻谷壳之粗糙,让最为光滑的泥鳅精,瘤不走,最终被杨文广收服。
蛮话,是杨文广将军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数十万人民会讲此话,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所以,希望会讲蛮话的人,教育孩子继续讲蛮话,把蛮话文化继续弘扬下去。也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行动,保护蛮话,使其不至于失传。
在全国各地,人类吃泥鳅都是不知道剥鳞的,只有浙江省苍南县江南垟这里的老百姓知道怎么剥鳞。这也是杨文广将军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在杨家坑【溪】,杨文广将军以自己的头盔镇住了公鸡精。直至今日,只要人类以草帽盖住鸡的头,鸡就会乖乖的蹲着,不再动弹。民间有许多杨文广的故事,我只知道这些。希望有知道的人能提供,以使杨文广将军的故事能继续传下去。
今炎亭杨家阡岭,过去有杨文广收押“妖精”的洞穴,洞口有许多令箭与令符。可惜在后来的采石头过程中,给毁了。
杨文广,绝世名将也。能征战人类保卫国家,也能征战妖类保护人民。
由此足以说明江南垟这个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人类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个风水宝地。
钱库镇的垟头村山脚,叫牛皮岙。
建国后,尚在牛皮岙的河床(清清淡水之河)下面掏起很多贝壳。这种贝壳是我们这里农民用来烧砺灰(用石头烧的叫石灰,用贝壳烧的叫砺灰)的原材料。
如今的望里镇,过去叫望鲤。望鲤者,就是看到奇特的大鲤鱼。
望里镇有个地方叫北岙。望里镇过去有个港,名称忘记了。港者,海港也。
由此说明,这里很久以前就是属于海滨之地。这苍南县江南垟从东到西三十华里,从南到北三十华里,就是从海边滩涂逐渐围垦发展起来的陆地。据说,当年上天为了让汉刘秀在此定都,令群山移到此处,把这里的海滨包围起来。后来被一个多嘴的孕妇给破了。孕妇说,这山怎么会走动呢?言毕,群山止移。只有移得最慢的琵琶山,到达目的地,如今是一个小海岛。因为他慢,所以,他做最快的移动,提前到达了。狮子山才到金乡,它的球才到宜山【古称泥山】。很多山都还没有到它该到的位置。所以,这里失去了定都的机会。
至今从舥艚镇到芦蒲镇到白沙乡直到龙港镇新美洲,还有许多涂厂、海下的地名,那些就是海涂围垦起来只能种菜尚不能种植水稻的地方。
据说,如今这些地方将被用作工业开发,建设工厂。包括有高度污染的化工企业。 如今的人啊,为了钱,都可以不计后果了。
(五)、麻秋垟究竟在哪里呢?
《金氏宗谱》上讲到的:
十五世韶公,生于元朝咸祐甲寅年,乃饱学之士。构堂(竹林庵堂)于大河之南,左右前后环以清涟,秋夏之交,逍遥自适,而不屑於仕进(即对做官不感兴趣)。这个“竹林庵”在今陡门底以南,至今犹在。
有一序中说:…………居平邑金舟乡龙江里麻秋垟,不几世,卜居前库里至今三十余世…………。
——————由此可见,到了元朝的咸祐甲寅年,当时金氏已经居住于前库里(今金处)。因此。1988年修谱之时推论我们的先人“到大约第十八世公卜居前库里”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麻秋垟在金处一圈之说,也是不能成立的。
依我看,麻秋垟应该是在昔日的平阳县宜山区龙江乡一带,即今苍南县龙港镇龙江办事处的某地。这个问题尚待考证。我也托人寻找、打探,至今未果。
到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王政、王曦兄弟争权内乱,世居赤岸的各大家族相继迁徙。我们的祖宗迁徙至吴越国温州平阳县金舟乡龙江里麻秋垟。
从麻秋垟卜居前库里,依据《金氏宗谱》之记叙推理,我认定是六世祖chai公卜居前库里,即今之金处与陡门底,而后繁衍至金家瀛、前房【即今三秀桥】、中墩、金乡南门等地。
(郑重声明:凡采用、转载本部分“从赤岸到麻秋垟卜居前库里而兄弟联辉”的内容,必须事先得到本网主的许可。否则,擅自取用者,必得恶报。)
(六),再次忠告:
金姓苗裔子孙编修宗谱,应当实事求是以叙昭穆。切忌乱认名人为祖宗,乱添世系,混淆历史,致使子孙后裔无从追宗溯源,祸害无穷。
各不同宗族应该各自编写字行,以排辈分,切忌胡乱撮合字行。因为人类繁衍速度是各不相同的。胡乱撮合,就有可能造成辈份错乱,称呼颠倒,为祸子孙。
如斯胡来,这将是千古之罪过!而不是为祖宗争光之功德!
二 汉武帝时期的长陵金王孙与汉武帝的亲姐姐金俗:
金王孙与金俗的历史,要从汉武帝的妈妈王娡王美人开始说起。
王娡,汉武帝的亲生母亲、皇太后,先嫁长陵金王孙为妻,一年后,生下一女,名金俗儿。后被其母刘臧儿送入宫中,嫁给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为妻。
汉景帝之后,武帝刘彻继位登基。汉武帝有同性恋的癖好,有一个汉武帝的同性恋者叫韩嫣。韩嫣告诉汉武帝,宫外有一个异父同母的大姐,名叫金俗。
于是,汉武帝刘彻亲自前往迎接姐姐金俗(此时金王孙已经含恨去世) ,并赏赐给大姐金俗:银两千万,奴婢三百,公田百顷和豪华宅院。封大姐金俗为修
汉文帝之时的金王孙,史书没有记载他的系出,只说他是长陵人。
三 楚国王族项伯后裔刘改金的金履祥:
金履祥,字吉父,号仁山,生于西元1232年,卒于西元1303年,兰溪纯孝乡桐山后金村人(桐山后金村曾经并入建德黄店镇),十八岁考上待补太学生,宋元时期理学家。南宋朝廷招其为史馆编校,未到任南宋即灭亡。金履祥从此绝意仕途。隐居于兰溪桐山后金讲学,传承弘扬朱熹理学文化。
金履祥去世于元大德七年(西元1303年),元至正年间赐谥文安,清雍正二年(西元1724年),金履祥以及吕祖谦、何基、王柏、许谦同时以“大儒”的身份钦定从祀曲阜孔庙。中国历代从祀孔庙的“大儒”总共73人,金履祥列东庑第22位。
金履祥系春秋战国时期之楚国王族项伯的后裔,刘邦建立大汉政权,赐项伯国姓为刘,封射阳侯。五代十国时,避吴越王钱镠名讳,金履祥之祖上先人改刘姓金。
四 匈奴休屠王子日磾:
日磾乃匈奴休屠王子。汉武帝元狩二年(西方纪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攻击匈奴大获全胜。匈奴休屠、浑邪二王及部属4万余人降汉,中途休屠王反悔,被浑邪王所杀。年仅14岁的休屠王长子日磾及其家人沦为官奴,被送到黄门署养马。汉武帝赏识日磾人品,封其为马监,之后升迁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并被汉武帝赐为金姓。临终前一天接受秺侯封爵,终年49岁。
日磾长子金傅,为汉武帝弄儿,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放*荡*淫*乱,遂杀之。————金傅少年未娶妻便被日磾杀死了。虎毒尚且不食子,日磾竟然亲手杀子,其心何其残忍?
《汉书》曰:日磾子赏,霍光以女妻,赏亡子。————就是霍光把女儿嫁给金日磾的儿子金赏,金赏官至侍中,封侯。但是,金赏没有后人。
《汉书》曰:王莽当政,以“大宗不可无后”过继其姨母南氏之子、建之孙金当,奉祀日磾。当也无传,秺侯国除。————金当,是建之孙,未知其父何人。当无传人,由是日磾一脉无传。
休屠王次子名伦,伦早亡,年仅27岁。伦生一子名安上,安上生四子,长子金常封侯,无传。余三子皆居高官,金敞生金涉、金篸、金侥。金芩、金明生金迁、金钦、金尊、金徒。
由此可见,日磾无传,所传京兆金姓者,皆日磾弟伦之后裔也。
日磾家族,系出匈奴:世居长安,望于京兆。 史称京兆金氏。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时有京兆金祎,字德伟,自以代为汉臣,乃发愤,与耿纪、韦晃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事败,夷三族。”
据说,日磾家族被奸贼曹操杀得几近灭族。其幸存之族人逃往山东文登丛家岘,随原住民改姓丛,尊日磾为始祖。
据说,或许安徽某地还有日磾家族之后人。
未详考证,未知传说之真假。
试问,阴险狠毒、欺君弑君、杀人如草芥的东汉权臣奸相曹操,对于要灭门曹氏的金祎、耿纪、韦晃,曹操会绕过他们三族吗?会给他们留种吗?
据《史记》记载:黄帝东征到达过东海,蹬上过丸山(今山东潍坊市西南);西征到达过崆峒(今甘肃定西市岷县西),蹬上过鸡头山;南征越过长江,蹬上过熊山和湘山(在今湖南境内);北征驱逐荤粥(匈奴),大会诸侯于釜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保岱镇窑子头村);“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
据说,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武力征服天下的帝王。
榆罔二十五年(丁未年,西方纪元前4514年),历经三年时间,轩辕氏平定四方,威震百氏。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再也不把炎帝神农氏看在眼里了,他致书炎帝神农氏政权八任帝姜榆罔,命令他让出帝位,否则刀兵相见。姜榆罔十分愤怒,大骂轩辕氏无德,坚决不从。朝中群臣纷纷谏阻,劝他不要以卵击石,给全族人带来灾难。姜榆罔自知无力与轩辕氏抗争,考虑到百姓的安危祸福,只好仰天长叹,答应让出帝位。
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未及登基即位,突然得病死了,其子姬芒继位为轩辕氏大酋长。姬芒旋即于炎帝神农氏八任帝榆罔二十六年(戊申年,西方纪元前4513年)登基即位正式称帝,以涿鹿为都,改朝号为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政权。黄帝姬芒降封炎帝姜榆罔为诸侯,将他封在洛水卢氏城(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姜榆罔不肯受封,弃爵率家人迁徙江南,后定居于湖南茶乡(今湖南株洲市茶陵县),以医为业,救死扶伤,深得当地百姓厚爱。
由此可见,匈奴非黄帝轩辕氏子孙,也非炎帝神农氏子孙。
五 完颜氏金国简史:
(一) 金国史记载:
太 祖 讳旻,本讳阿骨打。阿骨打生于辽咸雍四年、戊申年、西元1068年,后改名为旻,建金国于西元1115年。
收国元年(即西元1115年)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号。是日,即皇帝位。上曰: “ 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 ” 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
——————上曰,即是皇帝说道。此皇帝,即是完颜氏阿骨打。
—————此处阿骨打以金为国号的理由,与少昊金天氏没有任何关联。所以,某些人说大金国是少昊金天氏之后,是乱说的、没有依据的。
(二) 生女直之俗,至昭祖时稍用条教,民颇听从,尚未有文字,无官府,不知岁月晦朔,是以年寿修短莫得而考焉。
——————我们少昊金天氏拥有悠久的历史,拥有先进的文明。而女真族(即生女直)到北宋、辽国时期,尚还属于愚昧无知、没有文明的原始状态。
函普为第一世,第五世昭祖完颜石鲁为辽国太平元年(辛酉年,西元1021年)。
(三) 大金国之始祖名讳 函 普 ,从高丽来。
——————大金国皇族之始祖函普六十岁时从高句丽到古肃慎地完颜部,并未说明其祖宗系出。金国亡国后,王族后裔改姓王、汪等姓,也未见有改姓金的历史记载出现。
由是,女真族(即生女直的)完颜氏的大金国皇族与我们有先进文化的少昊金天氏,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
女真族归属辽国的称熟女直,不归属辽国的,称生女直。改真字为直字,是为避辽国主之讳。
后世的女真族爱新觉罗氏初立国号曰后金,乃是继承完颜阿骨打之大金国之意。改称满族与大清国,乃是遵从一个术士之言:愈满愈清,可克制日月大明。故而后世称之为满清。
六 中国国内其它金姓:
1、北宋时定居开封的犹太人六姓之一为金。
2、楚项伯后裔刘改金: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境内刘姓皆改为姓金。名人金履祥,系出楚国王族项伯,其祖上先人改姓金。
3、汉刘邦后裔刘改金:杭州有刘金者,据说系汉长沙王后裔,五代十国时改刘为金姓。
台州、东阳、义乌有刘金者,系汉中山王、乌伤王后裔,五代十国时改刘为金姓。
4、明成祖朱棣赐蒙古族归附明朝者姓金。
5、据说,明朝时期,有阿拉伯人到福建泉州从姓金。
6、女真族(满清)爱新觉罗氏,曾经建国号为后金,满清灭亡后,部分人改姓金。
7、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有金姓。
8、清朝云南禄劝县、贵州安顺府越州土司均有金姓。
9、德昂族苑恩氏,傈僳族耻饶氏,景颇族金劈氏、恒滚氏,达斡尔族索曲氏、德力根氏,鄂温克族金科日氏,汉姓均为金。
10、甘肃、青海一带白马人额珠家(姓)汉姓之一为金。
11、回族男子因信奉问题而改姓金。
12、回、瑶、苗、白、哈尼、土家、保安、东乡等民族均有金姓。
13,诸如金圣叹等人姓金,纯属个人爱好而改姓罢了。与我们少昊金天氏无关。
七 朝鲜与韩国之金姓:
(一)、金官国(加耶国)金氏
金官伽倻国(本称加耶国)王族,其祖上东汉光武帝十八年(刘秀时期)登龟峰望驾洛九村,至其地开国,号曰加耶,后改为金官国。言其祖上为少昊金天氏也。
历代金官伽倻国(本称加耶国)王之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第一世王 驾洛太祖 首露王(수로왕) 金首露(在位时间)公元42年-199年
——————这个时间未必如此,因为从公元42年到199年,将经历东汉朝所有的皇帝。所以,我推理,应该是汉光武帝十八年、公元42年、岁次壬寅年,少昊金天氏苗裔到达此地定居,子孙繁衍强盛,其后开疆立国。至金首露王去世时,是汉献帝刘协建安四年,西元 199年,岁次己卯年。————如此说法,方符合逻辑,才具有可信度。对吧?或者,金官伽倻国开国于汉光武帝十八年、公元42年,其历史无记载存世。
第二世王 道王 金居登 公元199年-259年
第三世王 成王 金麻品(马品) 公元259年-291年
第四世王 德王 金居叱弥(今勿) 公元291年-346年
第五世王 明王 金伊尸品(伊品) 公元346年-407年
第六世王 神王 金坐知(叱)(吐) 公元407年-421年
第七世王 惠王 金吹希(叱嘉)(希)公元421年-451年
第八世王 庄王 金知 公元 451年-492年
第九世王 肃王 金钳知(钳) 公元492年-521年
第十世王 让王 金仇衡 公元521年-532年
末任王 金仇亥 公元532年-?年
新罗国法兴王十九年,金官国十一任王金仇亥率三子归附新罗国。
金仇亥王第三子金武力后为新州军军主(新州道行军总管)、新罗名将。
金仇亥是金庾信的曾祖,金武力为金庾信之祖。金舒玄为金庾信之父,金舒玄官至苏判大梁州、安抚大梁州诸军事。金庾信则为新罗国之神将。
神将金庾信:
金庾信生于新罗国真平王建福十二年、中国隋朝隋开皇十五年(西元595年)。据韩国的《三国史记》记载,金庾信乃金甲童子降世、娠二十月而生、有阴兵保护。
金庾信,金官国第十一任王金仇亥之曾孙,新罗国一代神将。立功成名于中国唐朝高宗时期,是新罗国的著名人物。金庾信平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今尚有金庾信之墓碑存世于韩国。墓碑志上说,金庾信乃少昊之胤。
由此可见,我们少昊金天氏苗裔,跨海避难、开疆辟土于海外者,不乏其人。实乃人丁兴旺、繁荣强盛也。
(二)、新罗国金氏王族:
新罗国王族金氏,其始祖阏智是个弃婴,被人装在金椟里,挂在树枝上,被新罗国的脱解尼师今(早期的新罗国王,姓昔)收养。因其出于金椟中,故而以金为姓。金椟,就是一个金属做的盒子。未知其父母为何人,不知其祖上之系出。
八 “万世皆系于黄帝”与《史记》的可信度有多少?
(一)、你相信:“万世皆系于黄帝”一个人吗?
古史记载:“少典
(二)、《史记》的可信度有多少呢?
《史记》说阿房宫是秦始皇临死前几年才建造的,而《汉书》说阿房宫是由秦始皇的高祖父秦惠文王始建的。
《史记》根本没有提到洞庭郡,而湘西里耶古井出土的简牍,详细记载的公文,证明了洞庭郡曾经的存在。
《太史公自序》说,《史记》130篇,52.65万字。
《后汉书•杨终传》记载着,"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被删后的《史记》,仅剩下10余万言,
而如今的《史记》,却有55.56万字。
由此可见,这近46万字,都是经过后人改写或者掺杂进去的。
(三) 为什么大家会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班固的《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赞语里有这样一段话:
“至春秋末,诸侯耗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到春秋末年,天下的诸侯家族已经消亡殆尽,所剩无几,而炎帝、黄帝、尧、舜的子孙还有不少生存了下来。换言之,后世之人,大多是炎帝、黄帝、尧、舜的子孙。
这应该是后世“炎黄子孙”之说的渊源所在吧。
第九部分 憘说彭城郡及郡望起源与金氏寻根网中金华谬论多
一 郡,起源于战国时期。
周室没落,天下大乱。方国、诸侯之间互相兼并。
在兼并中,为了安抚这些被兼并国的子民们,不至于他们颜面无存,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接受大诸侯国主的统治,就告诉这些被兼并的小诸侯国国民们,我们兼并你们是为了保护你们,不过,从现在开始你们不能继续称为国了,要称为是我的国民,这样我就好有理由保护你们了。所以,你们的原来国号要改变。
那么,他们不再称为国,该称呼什么名称好呢?
于是,一个新名称就诞生了:郡(秦国开郡县之先河)。
这些诸侯、方国被兼并后,他们原来的国号被取消,代之的新名称叫:郡。比如,我们的先祖少昊后裔钱越王国被句吴国兼并了,句吴国国主姬夫差就给钱越王国子民一个新名号:改钱越国为彭城郡。从此钱越王国子民就改称彭城郡子民了,其后裔就改称彭城郡后裔了。
有一个诸侯国发明,那就群起而效仿之了。
于是,每一个小诸侯国被兼并,新宗主国就给他们一个郡的名号。
有些国主、王族被新宗主国给迁徙到他们的国都去,无法再回来了,只能在他乡遥望故乡了。所以,郡的名字就成望郡了。象我们少昊金天氏后裔,就是以彭城郡为望了。又一个新名词诞生了!
那么,这些郡由谁负责保护、担任主官呢?自然是不能由原来的诸侯国主或者他们的族人来干了,否则有朝一日反水怎么办?因此,大诸侯国主们就想出一个名堂,告诉这些被兼并的诸侯国国民们:由我们大诸侯国派人去保护你们,替你们守卫国土(即郡土)。你们的原来的诸侯国主因为归顺了我,我要给予他奖励,让他高升,高升到我大诸侯国的朝廷去为官。
这不过是名义上让他们的国主“高升”到新“朝廷”去为官,实际上是把他作为人质,扣在自己的地盘里。如果这些贵族子民胆敢起兵反抗、复国,那就先杀了你们的宗主(就是原来的国主)。
那么,派去负责守卫这些新兼并来的郡土的人,叫什么官好呢?叫郡主行吗?那些被兼并的国民服吗?会不会是感觉由他人来做主了呢?而这些派去的人,他们从名誉上讲是去替别人守卫郡土的(虽然实际上是为了占领这些土地、控制他们的行为,但是,不能明言呀)。所以,这官名就叫郡守【又称太守】好了。这样既名正言顺,又不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比如:彭城郡守。又一个新名词诞生了。
由于这些被兼并的小诸侯国都叫做郡了,所以,郡就越来越多了(当然,在发明这个新名词之前早已经被兼并的诸侯国,就没有这个“待遇”了。谁还会去给他们补偿什么郡名呀,是不是呀?)。
于是,中国的郡望就多达数百个之多啦。光刘姓就有二十七个郡望。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2 沛郡、3 弘农郡、4 河间郡、5 中山郡、6 梁郡、7 顿丘郡、8 南阳郡、9 东平郡、10 高密郡、11 竟陵郡、12 河南郡、13 尉氏郡、14 广平郡、15 丹阳郡、16 广陵郡、17 长沙郡、18 临淮郡
其它还有:高平郡、东莞郡、平原郡、琅邪郡、兰陵郡、东海郡、宣城郡、南郡、高阳郡。
公元前688年,即秦武公十年,“伐邽、冀之戎,初县之” 。这是秦国设县的最早记录,也是春秋时期最早的设县记录之一。
秦灭义渠以后,设北地郡。————郡县之设由是起。其实,这只是有文献记载的郡的起源。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没有再实行分封制,而是实施郡县制,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后来增加到四十一个郡。彭城郡归入泗水郡。
为什么秦始皇只设三十六郡呢?
我分析呀,一是经过残酷的战争、杀戮,有许多国主在战争中消亡了,他们的子民在战争中要么为了恢复自己的国土而战死,要么,被征服他们的宗主国拉去“保卫国土”而战死。人都死得快绝种了,就那么几十、几百个人幸存下来,那么,他们的郡就“理所当然”的被取消了。或者若干个郡合并为一个郡了。
看看秦国的白起,一次就坑杀赵国降兵四十万人。在现代四十万都算残酷屠杀,何况当时秦国也就仅仅五百多万人口。五百多万人口,壮丁也就百来万而已。而四十万赵兵被坑杀,将会有多少氏族绝种、人家破灭呢?
二是为了节省开支,便于管理。试想,一个郡府,要有多少官员、将士守卫它?一年将会增加多少国库开支?
三是如果让每个国家继续保持他们的郡,难免日后他们会“死灰复燃”起兵复国。把他们的郡给合并了,把记录各国历史的典籍、史册都焚尽烧光了,过若干年后,这些王公贵族后裔们都还能把往事回忆得那么清楚吗?久而久之,这些往事就会被淡忘,他们也就只好承认、接受秦帝国了。
所以,秦始皇就下令焚书,烧尽记录各国历史的史册、典籍。
当年,敢私藏《尚书》者弃市(弃市,就是把你杀了之后,你的尸体不能被家人领回去安葬,要扔在集市上示众,以儆效尤。最后落得你的肉喂野狗,你的骨头四处零散,叫你死后都不得安宁。够残酷吧?)。
不过,秦始皇焚书还是有选择的烧,比如医书、卜书(如易经)、农业种树之书等等是不烧的。
项羽入咸阳,一把火烧阿房宫时,就玉石俱焚了。所有仅存于秦皇宫中的史册、书籍,被从此灭绝。
司马迁写《史记》,他的底稿仅有晁错用隶书记录的二十九篇《尚书》 。因此,司马迁的《史记》写得并不完整。
司马迁之后,班固效仿之而作《汉书》,从汉初写到王莽篡汉。
班固也曾经因为伪造历史而坐牢,幸亏他有个大将军弟弟班超,是班超保他出来的。不过,班固确实也是一个才思敏捷之人。
《汉书》的最后部分,还是由皇帝下诏班固的妹妹班昭来完成的。原因是公元92年,岁在壬辰,汉和帝永元四年, 窦宪自杀。史学家班固牵连下狱死。固撰《汉书》未完成,诏固妹昭(曹寿妻,称曹大家)续成之。
因为班固与日磾家族是亲戚,所以,班固特别给名人也列传,其中就有“日磾列传” 。班固详细记载了日磾与伦的后裔五代七世(五代指日磾家族五代人,七世是指汉朝七任皇帝)为侍中、封侯的历史。因此,没有文明史的匈奴人,融入大汉之后,得以名存史册。
日磾家族的后裔,都得感谢班固呀!
因为日磾被汉武帝赐姓金,家族五代人在汉朝七任皇帝中居高官,得封侯,故被称为世家。所以,后世那些心态不正常、极度虚荣的“长者” 、“土财主”们,在编修宗谱时,就在自己的祖宗世系下,插进去休屠王、日磾、以及在汉书上都没有的人的名字与金履祥等等这些“名人”,以表明自己“系出名门望族” 、“祖宗是做大官”的。
汉书上没有名字的人,很可能是这些人的自己的祖宗。在当地或许有坟墓在、有简单的碑文。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杜撰的。
他们以弄虚作假的方式,给他们自己的祖宗封以“高官” 。
正是这种攀附心态,祸害子孙后裔无从追宗溯源,甚至于有人不认自己的祖宗而去认别人为祖宗。真是罪在千古啊!
当今社会最为著名的,就是九江人金华(金明华),他自己的谱系明明出自钱越王第三子文献公(因为字迹模糊,被误补写成文干),却偏偏要把钱越王质疑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王” 。然后又感觉不能自圆其说,打个问号在那里。真是悲哀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状,原因就是他的宗谱,在钱越王的世系下插入休屠王、日磾、履祥等名人。因此金华死活就是不承认自己是少昊钱越王后裔,要认匈奴人作自己的祖宗。不但如此,凡是来向他咨询的金姓人士,凡是宗谱中有不明朗、存疑的,金明华就把他们“忽悠”成为匈奴后裔。
金华把自己吹成日磾家族的金赏、金当后裔,还说“谱系昭昭在册”,铁证如山。他却忘记了,《汉书》是日磾家族的亲戚班固写的,班固不可能对日磾家族的繁衍不清楚的。在班固的《汉书》中明确记载:金赏亡子,金当无传,秺侯国除。
金华出示苍南金处的家谱之外纪,说谱系“昭昭在册、铁证如山” ,说明金华是言出有据的。——————金华言之凿凿的说:苍南县金处金氏开臣公【出生于唐朝末期】系金履祥【出生于南宋末期】、休屠王后裔。————须知金履祥系楚国王族项伯后裔,刘邦赐国姓刘时,休屠王还不知道在哪里呢?金履祥怎么可能是休屠王后裔呢?而出生于唐朝末期的开臣公,怎么会是出生于南宋的金履祥后裔呢?金明华竟然大言不惭的说,有“外纪谱系”为证的呀,这是很重要的证据。——————金华真是脑袋进水了!
金华在《金氏寻根》网中的文集,漏洞百出,连“自圆其说”都做不到。甚至于《金氏寻根》网中的所谓的官谱,竟然都是“各路神仙”混在一起的伪谱。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攀附名门、伪造世系”的乱谱罢了,根本就不能相信。而且金明华的宗谱中也含有大量的少昊与金天氏这样的内容记载。由此可以说明,他们都是少昊后裔。遗憾的是他们却把自己考证进匈奴归汉者日磾的孙子金当的世系中去。而日磾自己杀死长子、次子赏亡子,孙金当无传(当的父亲是谁,汉书中没有记载),他们就把自己攀附到金当的世系下,冒充金日磾子孙。
无知之徒,乱认祖宗,伪造世系,真不知是祖宗的悲哀?还是子孙的悲哀?!
再说郡望,由于各王公贵族在战国时期(包括非贵族百姓)基本上都已经给自己定了郡望名称(秦始皇取消了某些郡治并不影响民间的传承),日磾得汉武帝赐姓金是后来者。因此,日磾家族没有郡望可言。
这对一生谨慎、历经巨变的日磾来说,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他连接受皇帝封侯都要到快临终时,才敢接受。
试问:与可以立庙、立国的秺侯爵位相比,日磾他会在乎这虚无缥缈的郡望名称吗?显然是不可能在乎的。
直到第四代金钦(金日磾、金伦算第一代),被封为京兆尹,这个贪心的金钦,才给日磾家族立起郡望,是为京兆郡,世称日磾家族之后人为金兆金氏。
所以,日磾家族之谱记叙:世居长安,京兆为望。即京兆金氏。
由于金钦太过贪心,王莽让他捡到一个侯爵(过继顶替金常)享受福禄,还不满足,还想给他的父、祖父立庙,以至于落得自杀谢罪的悲剧下场。
金钦出于私心挑拨金当为生父立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金钦会去教唆金当不能不让我们有诸多联想:
金当的生父到底与金日磾是什么关系?如果是直系子孙,为何汉书只字未提到金当之父的名字?只说建之孙呢?
金钦难道就没有想到过他们家族之所以有今日,都是得益于金日磾的吗?金钦这样做哪有兄弟情义呀?
历史之迷给我们很多遐想呀!
由此,我忠告各位金姓兄弟姐妹,如果你们的宗谱上,写明是少昊后裔或者写明是金天氏后裔的。那么,你们就是少昊金天氏钱越王第三子金文献公之苗裔。切切不要误信他人,免得错认祖宗。
如果你们的宗谱上写明是:“世居长安,望于京兆”的,那么,你们有可能是日磾家族的金伦的后裔。
除此之外,还有楚项伯后裔,刘邦建立大汉政权后赐予国姓刘,到五代十国时,为了避吴越王钱镠之讳,改为金姓的。
还有刘汉政权的长沙王后裔、中山王后裔,乌伤王后裔,也是为了避吴越王钱镠之讳,改为金姓。
还有当年为了躲避明教朱元璋大军的追杀,有些蒙古人改为金姓。
也有明成祖朱棣赐姓金的。
还有少数民族姓金的。
还有满清爱新觉罗氏,有些人改姓金。因为女真族曾经建立金国,而后改为满族、清国。所以,他们以故国为姓,以方便称呼吧。
还有阿拉伯人姓金,还有人认为金这个姓好,就改为姓金了。比如明末清初的金圣叹,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泓 泾 渔 夫 共和国六十年四月二十九凌晨一点五十分完稿
二 附《汉书》之典故:
钦因缘谓当:“诏书陈日磾功,亡有赏语。当名为以孙继祖也,自当为父、祖父立庙。赏故
本帖《憘说彭城郡及郡望起源》在铁血论坛被评定为A级别精华(最高级别为A,依次为B、C、D,接下来的是“原创”级别,再接下来的,就算不上等级了。之所以能获得A级别精华,是因为“郡的起源说”在中国、乃至于世界,还是空白的。我是第一个对郡的起源进行解说的人 )。
欢迎少昊金天氏苗裔金、钱、刘、侯、余、戈各姓宗亲加入我们的宗亲QQ群: 7 2 2 5 9 2 9 5
少昊金天氏苗裔金姓QQ群: 1 4 3 6 5 2 2 9 8
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金姓人士加入我们的金玉良缘QQ群: 8 9 2 8 6 3 5 7
欢迎正人君子加入我们的朋友信息交流QQ群 : 8 0 3 5 1 9 3 8
少昊金天氏温州钱库前金第三十七世苗裔 金 天 豪 采编拜撰
初稿 共和戊子年十一月初八 西元
共和己丑年十二月十七日 西元
共和庚寅年五月初九 西元
共和庚寅年九月十二壬寅日 公元2010年10月19日三修改
共和庚寅年冬月温州服务商的硬盘崩溃,本网站数据尽失
共和辛卯年正月十三辛丑 西元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恢复
共和辛卯年二月十八丙子 西元2011年3月22日星期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