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刚 经 原文与现代汉语白话文_行善积德修心_少昊金氏世界
首页
到顶部
到尾部
行善积德修心

金 刚 经 原文与现代汉语白话文

时间:2011/12/21 20:16:26  作者:  来源:  查看:2058  评论:0
内容摘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二种现代汉语白话文。

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原文在前·白话文在后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诸佛的心髓,三乘圣者的如意源泉。《般若摄颂》云:“谁求声闻独觉果,乃至法王如来果,皆依般若法忍得,离此恒时不可得。”不论修持哪一种法门,皆应闻思般若波罗教理,才能遣除相续中的恶见,树立正见,奠定坚固的佛学基础,最终觉悟成佛。

  

香贊

爐香乍熱(lú xiāng zhà ruo)法界蒙熏(fa jiè méng xūn),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诚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ná mó xiāng yun gaì pú sà mo he sà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oú ní f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金剛經啓請(jīn gāng jīng qi qing)·

淨口業真言(jìng kou yè zhēn yán

  ong xiū lì xiū lì mó hē xiū lì xiū xiū lì sà pó hē

  修唎 修唎 摩訶修唎 修修唎 薩婆訶

      淨三業真言:

  ōng suō wā pó wā sù tuó suō wā dá mó sō wā pó wā sù dù hàn

  娑嚩婆嚩秫馱 娑嚩達摩 娑嚩婆嚩秫度憾

安土地真言:  

 ná mó sān mān duō mú tuó nán ōng dù lu dù lu dì wei suō pó hē

南無三滿哆 母馱喃 度嚕度嚕 地尾薩婆訶

普供养真言     

ong4 ye2 ye2 nang3 san1 po2 wa1 fa4 ri4 la4 hu2

奉請八金剛(fèng qing bā jīn gāng):

奉請 青除災金剛。奉請 辟毒 金剛 。奉請 黃隨求金剛 。奉請 白淨水金剛。奉請 赤聲火金剛。 奉請 定持災金剛。奉請 紫賢(zixián)金剛。奉請 大神 金剛。

    奉請四菩薩:

奉請 金剛眷(juàn)菩薩。奉請 金剛索(suo)菩薩。奉請 金剛愛菩薩。奉請 金剛語菩薩。

發願文(fā yuàn wén):

稽()首三界尊。歸(guī)依十方佛。我今發()宏願(yuàn)。持此金剛經。上報(bào)四重恩。下濟()三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jí lè guó)。

云何梵(yún hé fán云何得長壽(shòu)。金剛不壞(huài)身。 復()以何因緣。得大堅固力。云何於()此經。究竟到彼岸。願(yuàn)佛開微密。廣為眾生說(guang wéi zhòng shēng shuō)。  

開經偈kai jīng jì: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ná mó qí yuán huì shàng fó pú sà

     南無祗園會上佛菩薩三稱

 

 

  文:

jīn gāng bō rě bō luó mì jīng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yáo qín·sān cáng fa shī·jiū mó luó shí·

姚秦·三藏法师·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shě wèi guó),祇樹給孤獨園(qí shù ji3 gū dú yuán),與大比丘眾(zhòng)千二百五十人俱。爾(ěr)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zhuo yī chí bō)入舍衛大城,乞食(rù shě wèi dài chéng,qi shí),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yi),敷()座而坐。

善現啓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cóng)座起,偏袒(tan)右肩,右膝()著(zhuo)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zhu2)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fā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ao2 sān pú tí xīn),雲何應住,雲何降(xiáng)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dì tīng),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yuàn yao4)。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xiáng伏其心,所有一切眾zhòng生之類(lèi),若卵生,若胎生,若濕(shī)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rù wú yú niè pán ér miè dù zhī,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biān)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触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雲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fou),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fou),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佈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fou)。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正信稀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zhòng)生, 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 莫作是說,如來滅後(miè hòu), 後五百歲(suì),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wéi shí),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wú liàng)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jìng)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wú fù)我相,人相,眾生相,壽(shòu)者相,無法相, 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fá yù)者,法尚應舍(yīng shě),何況非法。

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nòu duō luó sān miao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xián shèng,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bao),以用佈施(bù shī),是人所得福德,寧(nìng)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 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于意雲何,須陀洹(xū tuó huán)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触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于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shí wú)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于意雲何,阿那(nuo4)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实)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于意雲何,阿羅漢(ā luó hàn)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lí yù ā luó hàn),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yào ā lán)那行者(nà heng4 zhě),以須菩提實無所行(shí wú suo xíng), 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yào ā lán)那行(nà heng4)。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于意雲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zhuāng yán)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mó hē sà),應(yīng)如是生清淨(jìng)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触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雲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héng)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fou)?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jì)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複(fu)次須菩提,隨說(shui shuo)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miào),何況有人,盡(jìn)能受持讀誦dú sòng),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爾(ěr)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jīn gāng bō rě bō luó mì),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 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fou)。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chén),是為多不fou)。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fu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佈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tì lèi bēi q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cóng)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实)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 信解受持,不足為難(nán),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惊)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gē jié)身體(体),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jié)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chēn)恨。須菩提,又念過(guò)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ěr)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yīng)住聲(shēng)、香、味、触(chù)、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佈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kuáng)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佈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dú sòng),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佈施,中日分複(fen4 fù)以恒河沙等身佈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佈施, 如是無量百千萬亿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shèng bi),何況書寫(shū xiě)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chēng liàng),無邊(wú biān)功德,如來為發大乘(chéng)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chēng),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如是人等,即為荷擔(hè dān)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yao)小法者,著(zhuo)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tīng)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chù),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li3 wéi rao3),以諸華香(huā xiāng),而散其處。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qīng jiàn),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yīng duò è dào),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xiāo miè),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亿那(nuó)由他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yú hòu mò shì),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亿分,乃至算數譬喻(suàn shù pì yù)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 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kuáng luàn), 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xiáng)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yīng miè)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否(fou)。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yu)我受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dāng miè)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fou)。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fou)。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否,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héng)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否。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ěr)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guò)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否。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否。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否。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否。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佈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亿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于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zhòng)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 眾生 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 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guān)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 聖(zhuan lún shèng 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shuō yì),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shēng)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 阿耨 多羅 三藐 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 阿耨 多羅 三藐 三菩提,須菩提, 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duàn miè),莫作是念。何以故, 阿耨 多羅 三藐 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佈施,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shèng)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yīng tān zhuo2,, 是故說不受福德。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cóng)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wēi chén),于意雲何,是微塵眾(zhòng),寧(nìng)為多不(fou,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wēi chén zhòng shí)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tān zhuo2)其事。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否。不()也,世尊,是人 不解 如來所說 義,何以故。世尊說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 阿耨 多羅 三藐 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bao),持用佈施,若有 善男子 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shèng)彼,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mèng huàn)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guān)。佛說是經已(yi),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yōu pó se4優婆夷(yōu pó yí),一切世間天 阿修羅(ā xiū luó),聞(wén)佛所說,皆大歡(huān)喜,信受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 gāng bō rě bō luó mì jīng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  现代汉语白话文解说)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最重要经典。

《金刚经》以空慧为主要内容,探讨一切法无我之理。

 

泓泾渔夫读《金刚经》之所得:

佛告诉我们,法非固定之法,因人而异,故名大乘、小乘、最上乘。

佛告诉我们,布施智慧,向他人讲解、宣说无上佛典金刚经之福报功德,远胜于布施无量无边的财宝、布施无量无边的身体所得到的福报功德。

佛告诉我们,凡有相,皆虚妄,不要执著贪恋。心清净,无分别,一切都是假名。一切万法,自性本空。舍弃、放下、不著相,才能得证菩提。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是听佛这样说的。

当时,释迦牟尼佛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有一天上午,世尊临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饭钵,缓步走进舍卫国都城化缘。佛在舍卫国城中慈悲平等,不分贫富,不分贵贱,挨家挨户地托着饭钵,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祗树给孤独园中。吃过了饭,收好法衣和饭钵,洗净双脚,铺好座垫,结蜘跌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这时,众僧中德高年长的须菩提长老,在大众中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上手掌,十分虔诚恭敬地向佛行礼并对佛说道:“世间稀有难得的世尊!佛善于护持眷念诸菩萨,善于咐嘱指导诸菩萨。世尊,倘若有善男子和善女人,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那么他们应如何使这个菩提心常住不退呢?如果他们起了妄念的时候,又要怎样去降服他们的妄心呢?

佛嘉许说:“很好,很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的那样,佛善于护持眷念诸菩萨,善于咐嘱指导诸菩萨。你们现在认真细心静听,我将为你们宣说。善男子、善女人,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就应该如此这般地保住菩提心,就应该要这样去降伏妄念心。

须菩提回答说:“好的,世尊。我们都乐意欢喜地聆听您的教诲。

 

第三品 大乘上宗分

佛告诉须菩提说:“诸大菩萨摩诃萨应该要这样修持降伏迷妄的心,无论是依卵壳而出世的众生,还是由母胎而出生的众生,无论是因潮湿而出生的众生,还是无所依托而仅借其业力得以出现的众生,无论是欲界与色界中有物质形体的众生,还是无色界中没有物质形体的众生,无论是有心识活动的众生,还是一切没有心识活动的众生,以及说不上有无心识活动的各类众生,我都要使他们达到脱离生死轮回的涅境界,断尽他们的烦恼,永绝诸苦,让他们获得最终的解脱。但是,虽然这样度化了无数的众生,然而,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一个众生得到救度断除了烦恼。为什么这么说呢?须菩提,如果菩萨在心中还存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那他就不成其为菩萨了。”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佛继续说道:“再者,须菩提,菩萨对于万法,都应该无所执著,以不执著的心态来施行布施。即不应执着于形色而布施,亦不应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觉、意识而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就应该这样去布施,即不执著于诸相而修行布施。”“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菩萨如果能这样不执著于诸相而布施,那么,他因布施而获得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议和无法估量。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东方的虚空可以想象和度量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度量的,世尊。”

佛又问:“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及上方、下方的虚空,可以想象和度量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度量的,世尊。”

佛说:“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诸相布施而进行布施的福德,也和十方虚空一样大得不可想象和度量。须菩提,菩萨就应该是这样不执著于诸相。自然能令妄心不起,真正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佛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可以依如来具足相好的身体相貌来认识如来的真实本性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依如来具足相好的身体相貌来认识如来的真实本性。”“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具足相好的身体相貌,并非是真实存在的身体相貌。”

佛告诉须菩提:“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若能悟得诸相皆是虚妄不实的,就能证见如来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后世的芸芸众生,听闻您今日所宣说的微妙内容,能不能因此而生起真实的信心呢?

佛回答须菩提说:“你不必有这样的顾虑。在我灭度后的第五个五百年,会有持守戒律、广修福德的人,能从这些经义中产生真实信心,以此经义为真实所依。应当知道这些人不只曾经于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处种下了众善根前缘,而是已于无量千万佛处积聚深厚的善根。因此,他们听到我这些微妙经义,便会在一念之间产生清净的信心。须菩提,如来完全确知确信,这些善根众生将会得到不可估量的福报和功德。”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是因为这些善根众生,不再妄执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也不再有法相和非法相的分别执著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 “如果众生心中执取于相状,也就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若众生执著种种法相,亦会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的执著。” “什么缘故呢?” “如果众生心念中执著于无法相,那也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所以,既不应执著任何法相,也不应执著于非法相。正因为如此,如来才经常告诫你们这些比丘,佛所说的法,就如同船筏的譬喻,过河上岸后,就不应再惦记它了。对佛法尚且应该舍去,何况那些与佛法相违背的非法呢。”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佛又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已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真的说过什么法吗?”

须菩提回答说:“就我所了解佛所说法的义理,没有固定的法可以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固定的法为是如来所宣说的。什么缘故呢?因为如来所说的法义都不可以执取,也不能用语言诠释。它不是佛法,也不是非佛法。” “为什么呢?” “一切圣贤皆因为在所了知的无为法方面,因证悟的深浅不同而有深浅的差别。”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果有人将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七种珍宝,全部拿来进行布施,你认为此人因此而获得的福德果报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世尊。”“为什么说福德多呢?”“因为这样的世间福德本身是空性的,而非无相的福德。所以,如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人所获得的福德果报多。”

佛又说:“如果又有一人,能够虔诚信受此部经,即使奉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够为他人解说,那么此人所获得的福德果报就胜过布施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七种珍宝的人。” “什么缘故呢?” “须菩提,因为十方一切诸佛及诸佛具有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法,皆从此经缘生的。须菩提,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故非佛法。”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佛又问:“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证得须陀洹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须陀洹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的意思是入圣流,而实际又是无所入的,不执著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证悟对五欲六尘无有执著的境界,因此才叫作须陀洹”。

佛接着又问:“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证得斯陀含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斯陀含的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来’,而实际又是无所往来的,心中已没有往来不往来的分别,因此才叫作斯陀含。”

佛又问:“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证得阿那含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阿那含果位’ 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而实际又是无所不来的,心中已经没有来不来的分别,因此才叫作阿那含。”

佛又问:“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证得阿罗汉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法叫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心念,那么,就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世尊,佛说我已证得无诤三味,是人中第一,亦为罗汉中第一离欲的阿罗汉。世尊,我不起这样的念头,说我是一位远离各种欲望的阿罗汉。世尊,如果我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念头,那么,世尊就不会说我是个乐于在山林中寂居静修的阿兰那行者。正因为须菩提并不存有修行的执著心念,只是假名为须菩提,所以才称为是欢喜修阿兰那行的修行者。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再问须菩提:“你有怎样的看法?如来往昔在然灯佛前,有没有得到什么成佛的妙法?”

    须菩提回答:“没有的,世尊。如来往昔在然灯佛前,实际未得到任何妙法。”

    佛接着问:“须菩提,你有怎样的看法?菩萨有没有庄严清净佛土呢?”

须菩提回答:“没有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所谓庄严佛土,非胜义中存在实有的庄严,不过是庄严的外在名相罢了。”

    佛说:“所以,须菩提,诸位大菩萨都应当像这样生起清净心,不应该对眼识所见的种种色法生起执著心,也不应于声、香、味、触、法等尘境生起执著心,应该于无任何所缘执著而生起离一切边执的清净心。须菩提,譬如有一个人,身体像须弥山王那样高大,你有什么看法?他的身体是不是很高大?”

须菩提回答:“很大,世尊。”“为什么呢?”“佛说的并不是实有的身体,只不过假借一个名,称之为大身而已。”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佛说:“须菩提,像恒河中所有的无可计数的沙数,假如这条河中的每一粒沙子又成一条恒河。你有什么看法?所有恒河中的尘沙加在一起,你认为那沙子算不算多呢?”

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仅仅是恒河之沙那么多的恒河已经是无可计数,何况所有河中的沙子的数量呢。”

佛说:“须菩提,我今天实实在在地以真实语向你宣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遍满上述所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进行布施,他们所获得的福报功德多不多?”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

佛进一步告诉须菩提:“假如善男子、善女人,能对此《金刚经》信受奉持,甚至只是受持其中四句偈语等,并向他人讲解演说,其所获得的福德胜过前面所说以满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作布施的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佛接着又说:“再次,须菩提,如能够观机随缘的向他人宣说这部《金刚经》,甚至于只是讲解经中四句偈而已,那么应当知道此讲经之处,一切世间所有的天神天仙、人、阿修罗,都应该前来护持、恭敬供养,就如同供养佛塔庙宇一样,更何况有人能够完全信受奉行、诵读这部经。须菩提,当知此人已成就最无上第一稀有的无上菩提。这部经典所在之处,那里就会有佛,也就有尊重佛的弟子在那里。”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这时候,须菩提向佛请示:“世尊,我应当怎样称呼这部经?我们又应该怎样受持奉行这部经呢?”

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就取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此名称,你应当供奉、修持。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佛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并不是实有的般若波罗蜜,而是在名相上称之为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有所说过什么法吗?”

须菩提回答道:“世尊,如来没有说过什么法。”

佛再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的微尘,算不算多呢?”

须菩提答:“很多,世尊。”

佛说:“须菩提,所有的微尘,如来说它不是微尘,才假名叫作微尘。如来说是世界,即是非世界、并非实有世界,只是假名为世界而已。”“须菩提,你认为如何?是否可以通过如来色身的三十二种殊妙相貌来认识真正的如来?”

须菩提答:“不可以,世尊。不可以通过如来色身的三十二种殊妙相貌而见如来的真实面目。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三十二相并非是三十二种真实形相,只是因缘和合的假名三十二相。”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和生命来布施,又如果再有人,能够信受奉持这部经,甚至只是经中的四句偈而已,并广为他人宣说,他得到的福报功德就更多了。”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当时,须菩提听闻了这部经,深刻领会了其中的真谛,禁不住感激涕零地对佛说:“太稀有了,世尊。佛陀宣说了如此甚深微妙的经典,这是我见道得慧眼以来,未曾听到过的如此殊胜的经典。世尊,如果有人听闻了这样的经义,而能生起清净的信心,即能证悟万法实相,应该知道此人已经成就了最殊胜稀有的功德。世尊,这个真如实相,并不是真实的真如实相。所以如来才说它假名为实相。世尊,我今日能够亲闻佛陀讲这部经典,理解其义并受持此经不算难得稀有。如果到了后世的最后一个五百年中,有众生听闻这微妙经义,并能信受奉持,此人才是非常稀有难得的。为什么呢?因为此人已没有对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产生执著。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他已经了悟我相本非真实,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一样并非真实。为什么呢?远离一切对虚妄之相的执著,就可以称之为佛了。

佛告诉须菩提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典而能够不惊疑、不恐怖、不生畏惧,应当知道这人是非常殊胜稀有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实际并非实有的第一波罗蜜,只是假名的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所谓的忍辱波罗密,如来说并非实有的忍辱波罗蜜,只是假名的忍辱波罗密。为什么呢?须菩提,比如我过去被歌利王用刀肢解身体,我在当时就没有心存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当时被节节肢解时,在心中执著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就必定会生起嗔恨的心。”

“须菩提,我回想起我在过去五百世做忍辱仙人时,那时,我就不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所以,须菩提,菩萨应该舍离所有一切的相状,生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不应该执著于色尘而产生心念,不应该执著于声、香、味、触、法诸尘而产生心念,应当生起无所执著的清净心。如果心中有所执著,就无法无住而生其心了。所以,佛说菩萨的心念不应该执著于色相而布施。须菩提,菩萨为了利益一切的众生,应当如此进行布施。如来说一切所有的形相都是因缘聚合的假名形相,又说一切所有的众生也不是真实的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讲真话的,讲实话的,讲真理的,而不是说谎话的如来,不是讲怪异话的如来。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法,既非实有又非虚无。须菩提,如果菩萨心里执著于法相而行布施,就会好像人进入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如果菩萨心里不执著于法相而行布施,就好像人有双眼,在日光的照耀下,能一清二楚的看见各种色法一样。”

“须菩提,未来之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这部经信受奉行和诵念受持,如来凭佛无碍的智慧可以悉知这种人,也可以悉见这种人,一定能成就无量无边无尽的功德。”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来布施,中午也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来布施,下午也同样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来布施,如此经百千万亿劫都没有间断过以身体来布施。如果又有一个人,听闻了此经典,生起不退的信心,他所得的福德胜过前述以身命布施的人,更何况抄写经文、信受奉行、阅读背诵、为他人解说呢!”

“须菩提,简而言之,此经具有不可思议、不可估量、无边无际的功德。如来本为发大乘菩萨道心的人而说,为发最上佛乘的众生而说。如果有人能信受持行、阅读背诵、广为他人宣说,如来可以悉知这个人,也可以悉见这个人,一定能成就不可衡量、不可称计、无边无际、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人,就担当得起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事业。为什么呢?须菩提,一般乐于小乘佛法的人,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对于此经典他们不会听闻信受、阅读背诵、广为他人宣说。”

“须菩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这部经典,一切世间的天神、天仙,人类,阿修罗都应该于此虔诚供养。应当知道此经所在之处即等于是佛塔的所在地,就应恭恭敬敬围绕示礼,以各种芳香的花朵和细香散于其四周,虔诚地供养。”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佛接着又说:“再次,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这部经信受奉行和读诵受持,反而受人轻贱,这个人前世所造的罪业本应该堕入恶道。因为现世被世人所轻视、作贱,那么他前世的罪业就因此而消除,他也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我想起过去无量无尽的劫前我想起过去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候),在燃灯佛前,曾遇到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的佛,我全都恭恭敬敬地一一亲承供养,一个也没有错失过。如果有人于未来之世,能够受持读诵此经,他所得到的功德,和我过去供养诸佛的功德相比,我不及他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之一,乃至数字、譬喻都无法达到的无数分之一。”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未来世中,能够受持读诵此经,他所得到的功德,我如果一一具体细说,也许有的人听到会心慌意乱而心神失控、惧怕怀疑而不敢相信。须菩提,应当了解此经的内容意义是不可思议的,所得到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这时候,须菩提向佛请示道:“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已经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他们的心念该如何安住?应如何降伏他们的迷妄心呢?”

    佛告诉须菩提说:“善男子、善女人中凡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者,应当生起这样的心态,我应该度化一切众生,如此灭度了一切众生,而实际上并没有一个众生被度脱。为什么呢?如果菩萨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就不是真正的菩萨。为什么这样呢?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名为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在燃灯佛那里有没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

    须菩提回答道:“没有的,世尊。依据我对佛陀所讲的教义的理解,佛陀在燃灯佛那里,并没有什么佛法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

    佛答复说:“是这样,是这样。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佛法可以使如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须菩提,如果有佛法使如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燃灯佛就不会为我授记“你在来世必当作佛,名释迦牟尼。正因为并没有佛法使如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燃灯佛才会为我授记,并这样说:你在来世必当成佛,名号为释迦牟尼。为什么呢?所谓如来,即是诸法的本义,一切诸法体性空寂。如果有人说如来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果位,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佛法使佛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于彼中既不是实有,也不是虚无。所以,如来说一切诸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说的一切法,都不是一切法,所以才叫做一切假名的法。须菩提,譬如说人的身形高大。”

须菩提回答说:“世尊,如来说人的身形高大,实际上不是真实的身形高大,只是假名的高大身形。”

佛说:“须菩提,菩萨也是如此。如果菩萨这样说:我应当灭度无量的众生,就不能叫做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一个法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一切诸法都没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须菩提,如果菩萨这么说:我应当清净庄严佛土。那就不能叫做菩萨了。为什么呢?如来说清净庄严佛土,就不是清净庄严佛土,只是假名清净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能够透彻无我的真理,如来说他是真正的菩萨。”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佛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肉眼?”

须菩提答:“是的,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天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慧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法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佛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佛眼。”

佛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像恒河中所有的沙粒,佛说这所有的沙是沙吗?”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继续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譬如一条恒河中所有的沙粒,每一个沙粒又是一条恒河,这么多恒河的所有的沙都是佛土,它的数目是不是很多呢?”

须菩提答:“很多,世尊。”

佛告诉须菩提:“你所处的这么多国土中的所有众生,所有种种不同的心念如来都完全知晓。为什么呢?如来说的种种的心,都并非是真正的心,只是假名称之为心。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的心是不可得到的,现在心也是不可得到的,未来的心也一样是不可得到的。”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佛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来行布施,这个人因这布施的因缘而得到的福报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这个人因这布施的因缘而得到的福报德非常多。”

佛又说:“须菩提,如果福德是真实存在的体性,如来就不会说得到的福德很多。正因为并没有真实存在的福德,所以如来说得到的福德很多。”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佛又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佛可以依圆满庄严的色身形相来证见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世尊。如来不能依圆满庄严的色身形相来证见。为什么呢?如来说的完美的色身形相,不是真实不变的色身形相,只是假名为色身而已。”

佛紧接着又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可以依所具备的种种圆满妙相来证见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世尊。如来不能依种种的圆满妙相来证见。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圆满诸相不是真实的相貌,只不过是假名为圆满诸相而已。”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佛说:“须菩提,你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意念:‘我应当有所说法。’你不要如此生心动念。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即是毁谤佛。因为他不能了解我所说的真谛。须菩提,所谓说法,实际并没有什么法可说。只是假名其为说法。”

    这时候,道德智能圆满的须菩提当机启问佛说:“世尊,如果有众生在未来之世听闻您说的法,能够生起信心吗?”

    佛回答说:“须菩提,他们既不是众生,又非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众生之称作众生,如来说他们并非真实的众生,只是假名为众生而已。”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向佛禀问:“世尊,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佛智,也就是没有得到正等正觉佛智吗?”

    佛说:“正是,正是。须菩提,我对于无上正等正觉佛智,甚至没有一点法可得,只是假名称之为正等正觉而已。”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佛继续说:“再者,须菩提,诸法是平等的、没有上下高低的分别,所以才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只要不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的妄想分别心去修持一切善法,那么即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所谓的善法,如来说它并不是真实的善法,只是假名为善法而已。”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佛进一步说:“须菩提,如果有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须弥山王这么多的七种珍宝,有人用这些珍宝来做布施。然而,如果有人以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加以信受奉行和读诵受持,并广为他人宣说,则前者以七宝布施所得的福德不及后者所得福德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都无法说清楚的无数分之一。”

 

第二十五品 化天所化分

    佛再次询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呢?你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意念:‘我当度化众生。’须菩提,不要如此生心动念。为什么呢?因为实在没有众生让如来度化,如果真有众生让如来度化,那么,如来就落入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的执著之中。”

    “须菩提,我虽口称有我,实际上并不是真实的我。但是,凡夫却以为有一个真实的我。须菩提,所谓的凡夫,如来说他并不是真实的凡夫,只是假名为凡夫而已。”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佛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吗?”

    须菩提答:“是的,是的,可以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

    佛说:“须菩提,若能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那么,转轮圣王就是如来。”

    须菩提向佛陈言:“世尊,如依据我对佛陀所说之佛法的理解,是不应该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

    这时候,佛陀以偈说道:

若想凭色相见我,若想以音声寻求我,此人修行邪魔道,必不能证见如来

原文四句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shēng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佛又说:“须菩提,你如果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以具足三十二种殊妙身相的缘故,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不应当有这样的念头,认为如来不以具足三十二种殊妙身相的缘故,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有这样的念头,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者,就会说一切诸法都是断灭空性,你不应当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呢?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者,对一切法不说断灭相,不著法相,也不著断灭相。”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佛又说:“须菩提,如果菩萨用满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七种珍宝来布施,倘若又有人透彻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便能证得无生法忍的境界。那么,这位菩萨所获得的福报功德胜过前面所说的那位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这是因为所有的菩萨都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的缘故。”

须菩提向佛提问:“世尊,为什么说菩萨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

佛回答:“须菩提,菩萨对他所作的福报功德,不应贪求而生起贪著执取心。所以才说菩萨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也是有来、有去、有坐、有卧等相,这个人就是没有透彻我所说的佛法义旨。为什么呢?所谓如来,实在是无所来处,也无所去处,所以才称之为如来。

 

第三十品 一会理相分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捣碎成粉末微尘,你有什么看法?这些微尘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实际上这些微尘都是真实存在的,佛就不会说这微尘很多了。这是什么缘故呢?佛陀所说的很多微尘,实际上并不是真实的很多微尘,只是一个假名的微尘而已。世尊,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是假名为世界而已。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真实存在的,那只是一种聚合的形相。如来说一个聚合的形相,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聚合的形相,只是假名为聚合的形相。”

    佛说:“须菩提,所谓一个聚合的形相,妙不可言喻。可是,一些凡夫俗子却偏偏要贪恋执著有个真实的聚合的形相。”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陀宣说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须菩提,你有怎样的看法呢?你认为这个人透彻了佛所说的佛法义旨吗?”

    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这个人没有透彻佛所说的佛法义旨。为什么呢?佛说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只是假名的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

    佛说:“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的人,对于一切万法,应当这样去认知,应当这样去见解,应当这样去信仰理解,心中不生起任何的法相。须菩提,所谓的法相,如来说它并非是真实存在的法相,只是假名的法相。”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人以遍满无数世界的七种珍宝进行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殊胜的无上菩提心,受持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加以信受奉行和读诵受持,并广为他人宣说,他所获得的福报功德要远远超过那位以遍满无数世界的七种珍宝进行布施的人。应当如何为他人宣说此经呢?那就应当不执著于一切相,安住于一切法性空而不为法相分别所倾动。为什么呢?一切世间的有为诸法,皆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也如电,应作如是观照。

佛已经圆满宣说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须菩提长老及在场的众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的天神、天仙,人类,阿修罗等,听闻了佛陀说法之后,无不法喜充满、深信受持、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无上妙法。

 

 

                            泓泾渔夫 

                    共和壬辰年正月初九深夜  打字完毕

      西元2012131星期二 23点半

 



相关文章
    Powered by OTCMS V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