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昊苗裔郯子乃春秋战国之三聖与周昭王葬身鳄鱼腹及周穆王是纨绔酷君
周王朝的真龙天子竟然是葬身在鳄鱼腹中
周昭王的儿子周穆王在为父亲报仇征伐楚国。周穆王征伐楚国“驾鼋鼍以为梁”说明了什么呢?
鼋是我们后世说的脚鱼,鼍是鳄鱼,周穆王讨伐楚国为何要以鼋鼍为桥梁?该笔者个人觉得从穆王的这一行为,正好暴露出了他的父亲周昭王讨伐楚国死在了鳄鱼腹中的这一秘密。不然,司马迁为何说“其卒不赴告,讳也”呢?
可想而知,周朝人所忌讳的是:一名堂堂的真龙天子,竟然被扬子鳄给吃掉了,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如果这件事被天下诸侯知道了真相,周朝所谓的“真龙天子,王权神授”之说又何能成立?又如何去统治天下?
周人为了避讳,很有可能把“鼍”(音:tuó)说成是“兕”,这是第一个理由。第二条理由是:周穆王以鼋鼍当桥,正好说明他父亲周昭王的死因是由于桥梁坍塌引起。
大家想想,鼋鼍能当桥用吗?这显然是周穆王在诅咒扬子鳄。这种诅咒的形式,就像巫术扎布人诅咒某某人一样,在极具迷信神明的商朝、周朝,用迷信方法是经常的事。由此可见,周穆王惩罚鼋鼍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周昭王是被“鼍”吃掉的。所以周穆王报复鼋鼍。
讲了周昭王的死因,再说一说周穆王的疑案: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说“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史料上对周昭王在位的时间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十六年,另一个说法是十九年。北宋邵雍(公元1011一1077年)先生的年表是五十一年。这里我们以新华网湖北频道的年表为标准。从周昭王在位十九年来推算,周朝从武王到昭王历经四代。武王早逝仅在位三年,周成王十三岁即位,加上在位二十二年,那么成王是三十四岁死的。成王三十四岁死,康王继位不超过二十岁,加上在位二十五年,康王也活不到四十五岁。
我们稍微发动一下思维去推测,四十五岁寿命的周康王,他的儿子周昭王能在四十五岁继位吗?如果不能,那么,就算周康王在十三岁时就生周昭王,到康王四十五岁时死,周昭王这时最多也就只有三十二岁,加上他在位十九年,也不会超过五十一岁。试想:一个五十一岁的父亲,他生出的儿子(周穆王)能五十岁吗?
所谓的“史圣”司马迁,和我们开了一个历史玩笑,他愚弄了我们二千多年。
《史记·周本记第四》:
“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王曰:‘吁!来!有国有土,告汝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其人,何敬非其刑,何居非其宜与?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信,正於五刑。五刑不简,正於五罚。五罚不服,正於五过。五过之疵,官狱内狱,阅实其罪,惟钧其过。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信有众,惟讯有稽。无简不疑,共严天威。黥辟疑赦,其罚百率,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罚倍洒,阅实其罪。膑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五百率,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率,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膑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
以上内容是周穆王要设立刑罚的讲话,说明穆王没有悟出谋父的寓意——以仁德治天下。
周穆王攻打犬戎回来后不是修德,而是修订了一部宪法。
大家听了穆王的一番讲话,就知道他是一位法家的先驱,他要用五刑(即:墨【刺面】、劓【(割鼻】、膑【挖膝盖】、宫【阉割生殖器】、大辟【杀头】)治理天下。后世的韩非子如果听到周穆王的这段话,也会觉得自己被誉为法家的鼻祖而感到惭愧。
从周穆王制定的五刑,五罚、五过来看,同殷纣王(——事实上的商帝子辛)烙刑的残酷性没有多大区别。不过,周穆王提出:如果五刑不适应时,就按照用赎罪的五种惩罚来判决;如果五罚不适应时,就按照五种过失来裁决。
五种过失的定罪收缩性很大,就会产生作弊的现象,这就要依靠广大法官公正断案,争取实事求是,做到明察秋毫。
其具体实施的办法是:对五刑有怀疑的疑案,通过调查属实可以赦免;对五罚有怀疑的案件,通过调查属实可以赦免,其审查必须做到兢兢业业。审查过程中一定要走访群众,审讯的结果一定要与事实相符。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要乱怀疑,做到法律有天一样的威严。对黥刑有怀疑的可以赦免,但前提是要罚一百锊(原文“率”,这里是假借“锊”。古重量名。也通“锾”,古同“环”,圈形的钱币————原文之注),阅案调查属实,才能收赎金;对劓刑有怀疑的可以赦免,但前提是要处罚黥刑一倍的罚金,阅案调查属实,才能收赎金;对膑刑有怀疑的可以赦免,但前提是要罚劓刑的一点五倍赎金,阅案调查属实,才能收赎金;对宫刑有怀疑的可以赦免,但前提是要罚锾三千,阅案调查属实,才能收赎金;对死刑犯有怀疑的可以赦免,但前提是要罚锾六千,阅案调查属实,才能收赎金。墨刑处罚有一千条,劓刑处罚有一千条,膑刑处罚有五百条,宫刑处罚有三百条,死刑处罚有二百条:五刑共有三千条。
也就是说,在我们后世被传为神的周穆王,这时回到了人间,他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文字可考的、完整的刑法。
当翻开《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一个由人变成了神的周穆王出现了。————真实的周穆王只不过是一个爱好游山玩水、实施酷刑的纨绔君主罢了。
商帝乙肆意征伐,给了西伯侯姬昌夺取天下的机会:
综合《甲骨文》、《纪年》、《诗经》、《易经》和一些历史典籍,可以演绎如下的说法:
商朝末年,帝子乙即位后,由于帝文丁杀了季历,引起各地诸侯的不满,导致叛乱事件时有发生。帝乙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亲自带兵征讨东南各个部落。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帝乙“征夷方(大致指今天的山东一带)”、“征人方(大致指今天安徽淮河中下游)”的记载。人方是夷族部落中一个较大的国家,居住在淮水中下游。殷墟发现刻有“人方伯”字样的人头骨,就是商朝政权杀人方部落方国首领的证明。在征讨“人方伯(人方部落首领)”的同时,盂方(今河南睢县)部落和林方部落(今安徽凤阳)也先后叛商,帝乙又率兵亲征,迫使盂方部落首领(盂方伯)名叫“炎”的人投降。
帝子乙去世后,帝子辛继位。子辛聪明过人,力大无穷,喜好征战。却被西伯侯所迷惑,赐予象征征伐之权的斧钺,最终天下被西岐人所夺取,落得自焚而死。
————古时,山东语夷与人同音,东夷即东人。西周之后,称东人为东夷。
春秋战国之三聖四贤:
很多人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三聖四贤为何人,三聖之一郯子者,少昊金天氏苗裔也。
春秋三聖
春秋三聖者,老子,孔子,郯子。
战国四贤(即战国四君)
所谓战国四君,是指行侠忠君,舍生取义的四人。比方说,孟尝君出使楚国不贪财;信陵君为救赵国不顾个人安危;平原君为保护魏齐赴秦国;秦申君为了让楚考烈王逃离秦国不顾自己的生死。所以后人称为战国四君。
春秋三聖的故事
孔丘年二十七岁时,在鲁国做个小官,他听说了郯子《问官》这番话之后,就前去拜见郯子求教,“见于郯子而学之” 。韩愈《师说》中“孔子师郯子”这句即出于此。至今保存在曲阜孔庙内的《圣述图》内有一幅插图叫《学于郯子》,讲的就是“孔子师郯子”的故事。
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
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增订绘图孝经白话句解》卷首《二十四孝图》第五幅中载:“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二十四孝》是元郭居敬编撰的一部宣扬孝道的书。此书集历史上二十四个人物的“孝行”编成,附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由于历朝历代的宣传,在民间广为普及。因此,历代政权视郯子为德、才、威、雅的化身。
现今新建的祠堂,大都在墙壁四周画以《二十四孝图》,用作教育子孙后代。
使郯国名声大噪的还有一件事。孔丘周游列国时到郯国,在城北十里铺遇到晋国的学者程琰本,“倾盖而语,终日甚亲”,两人的车盖都倾斜了。谈论礼乐诗歌难舍难分,一直到桑树影子移动了位置,最后赠送绢帛表示情谊,为离别而悲伤。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与程子临别时,谓子路曰:“取束帛以送先生”。孔子来郯时曾登郯城东南三十里之马陵山峰望海。后人为纪念孔子来郯,在城北十里铺建一“倾盖亭”;称其所登山峰为“孔望山”,峰顶石楼为“望海楼”,列为古郯八景之一。
郯子去世后,后人建郯子庙、郯子墓、问官祠,聊以凭吊。
据有关资料载,当时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四贤”像,其中“三圣”像为老子、孔子、郯子。人们对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见。郯子庙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礼拜,不少人前来游览瞻仰,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在郯子庙大殿前精雕石柱上的楹联:
“居郯子故墉纵千载犹沾帝德,近圣人倾盖虽万年如座春风”。至今仍为人们咏颂。
郯国的位置所在:
春秋时期,与郯国共存的周边国家有:一、鄟国,非常弱小,面积大概包括郯城司家乡沭河以东部分和临沭石门乡部分以及东海温泉镇部分村庄。二、祝其国,赣榆部分和东海、新浦部分村镇。三、莒国,莒南、临沭、赣榆部分,莒县、沂水大部分村镇。四、向国,在莒南县大店西南,包括临沂部分,临沭部分。五、鄅国,在古琅琊开阳县,现在临沂大部分,苍山部分、沂南部分。六、鲁国,驻曲阜,包括平邑、蒙阴、费县大部分。七、鄫国,驻苍山县向城西南,包括苍山大部分,枣庄部分,以及郯城沂河以西部分。八、邳国,邳州大部分,以及郯城重坊部分村庄。九、钟吾国,新沂大部分,郯城杨集 新村部分。
这样看来,春秋时期郯国的疆域,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
———少昊金天氏苗裔之郯子己姓的后人如今稀少,原因很可能与曹操的滥杀无辜有关。
史载:汉献帝初平四年(西元193年,岁在癸酉),陶谦为徐州牧,曹操引兵击谦,坑杀百姓数十万口于泗水,屠三县,鸡犬皆尽。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古徐州的治所在郯城,由此可知,我们少昊苗裔留居在徐州(即郯城)的后人,极有可能因陶谦、曹操之战而近乎全部罹难。因此,己姓人士,如今少之又少。
尔后,曹操迁已经人烟绝迹的徐州州治到人口众多的彭城,改彭城为徐州。彭城之名,从此被徐州取代。
历史记载:
徐州刺史部,郡﹑国有5个,县﹑邑﹑侯国有62个,合计有476117户,人2791683口。
徐州,归属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三国曹魏时期迁徐州到彭城,即今之徐州。
今之徐州,历史上是彭城,东汉建安三年【西元198年】始称徐州。
————因为郯城的人已经被曹操杀光,曹操不得不迁人烟绝迹的徐州州治到尚有老百姓生息的彭城去,改彭城为徐州。
欢迎加入我们的QQ群:
少昊金天氏苗裔群:72259295
少昊苗裔金姓群: 143652298
中华金姓群: 89286357
行善积德群: 87554428
信息交流群: 80351938
行善积德群: 8755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