憘说彭城郡及郡望起源与金氏寻根网中金华谬论多
一 郡,起源于战国时期。
周德没落,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方国、诸侯之间互相兼并。
在兼并中,为了安抚这些被兼并国的子民们,不至于他们颜面无存,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接受大诸侯国主的统治,就告诉这些被兼并的小诸侯国国民们,我们兼并你们是为了保护你们,不过,从现在开始你们不能继续称为国了,要称为是我的国民,这样我就好有理由保护你们了。所以,你们的原来国号要改变。
那么,他们不再称为国,该称呼什么名称好呢?
于是,一个新名称就诞生了:郡(秦国开郡县之先河)。
这些诸侯、方国被兼并后,他们原来的国号被取消,代之的新名称叫:郡。比如,我们的先祖少昊后裔钱越王国被句吴国兼并了,句吴国国主姬夫差就给钱越王国子民一个新名号:改钱越国为彭城郡。从此钱越王国子民就改称彭城郡子民了,其后裔就改称彭城郡后裔了。
有一个诸侯国发明,那就群起而效仿之了。
于是,每一个小诸侯国被兼并,新宗主国就给他们一个郡的名号。
有些国主、王族被新宗主国给迁徙到他们的国都去,无法再回来了,只能在他乡遥望故乡了。所以,郡的名字就成望郡了。象我们少昊金天氏后裔,就是以彭城郡为望了。又一个新名词诞生了!
那么,这些郡由谁负责保护、担任主官呢?自然是不能由原来的诸侯国主或者他们的族人来干了,否则有朝一日反水怎么办?因此,大诸侯国主们就想出一个名堂,告诉这些被兼并的诸侯国国民们:由我们大诸侯国派人去保护你们,替你们守卫国土(即郡土)。你们的原来的诸侯国主因为归顺了我,我要给予他奖励,让他高升,高升到我大诸侯国的朝廷去为官。
这不过是名义上让他们的国主“高升”到新“朝廷”去为官,实际上是把他作为人质,扣在自己的地盘里。如果这些贵族子民胆敢起兵反抗、复国,那就先杀了你们的宗主(就是原来的国主)。
那么,派去负责守卫这些新兼并来的郡土的人,叫什么官好呢?叫郡主行吗?那些被兼并的国民服吗?会不会是感觉由他人来做主了呢?而这些派去的人,他们从名誉上讲是去替别人守卫郡土的(虽然实际上是为了占领这些土地、控制他们的行为,但是,不能明言呀)。所以,这官名就叫郡守【又称太守】好了。这样既名正言顺,又不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比如:彭城郡守。又一个新名词诞生了。
由于这些被兼并的小诸侯国都叫做郡了,所以,郡就越来越多了(当然,在发明这个新名词之前早已经被兼并的诸侯国,就没有这个“待遇”了。谁还会去给他们补偿什么郡名呀,是不是呀?)。
于是,中国的郡望就多达数百个之多啦。光刘姓就有二十七个郡望。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2 沛郡、3 弘农郡、4 河间郡、5 中山郡、6 梁郡、7 顿丘郡、8 南阳郡、9 东平郡、10 高密郡、11 竟陵郡、12 河南郡、13 尉氏郡、14 广平郡、15 丹阳郡、16 广陵郡、17 长沙郡、18 临淮郡
其它还有:高平郡、东莞郡、平原郡、琅邪郡、兰陵郡、东海郡、宣城郡、南郡、高阳郡。
公元前688年,即秦武公十年,“伐邽、冀之戎,初县之” 。这是秦国设县的最早记录,也是春秋时期最早的设县记录之一。
秦灭义渠以后,设北地郡。————郡县之设由是起。其实,这只是有文献记载的郡的起源。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没有再实行分封制,而是实施郡县制,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后来增加到四十一个郡。彭城郡归入泗水郡。
为什么秦始皇只设三十六郡呢?
我分析呀,一是经过残酷的战争、杀戮,有许多国主在战争中消亡了,他们的子民在战争中要么为了恢复自己的国土而战死,要么,被征服他们的宗主国拉去“保卫国土”而战死。人都死得快绝种了,就那么几十、几百个人幸存下来,那么,他们的郡就“理所当然”的被取消了。或者若干个郡合并为一个郡了。
看看秦国的白起,一次就坑杀赵国降兵四十万人。在现代四十万都算残酷屠杀,何况当时秦国也就仅仅五百多万人口。五百多万人口,壮丁也就百来万而已。而四十万赵兵被坑杀,将会有多少氏族绝种、人家破灭呢?
二是为了节省开支,便于管理。试想,一个郡府,要有多少官员、将士守卫它?一年将会增加多少国库开支?
三是如果让每个国家继续保持他们的郡,难免日后他们会“死灰复燃”起兵复国。把他们的郡给合并了,把记录各国历史的典籍、史册都焚尽烧光了,过若干年后,这些王公贵族后裔们都还能把往事回忆得那么清楚吗?久而久之,这些往事就会被淡忘,他们也就只好承认、接受秦帝国了。
所以,秦始皇就下令焚书,烧尽记录各国历史的史册、典籍。
当年,敢私藏《尚书》者弃市(弃市,就是把你杀了之后,你的尸体不能被家人领回去安葬,要扔在集市上示众,以儆效尤。最后落得你的肉喂野狗,你的骨头四处零散,叫你死后都不得安宁。够残酷吧?)。
不过,秦始皇焚书还是有选择的烧,比如医书、卜书(如易经)、农业种树之书等等是不烧的。
项羽入咸阳,一把火烧阿房宫时,就玉石俱焚了。所有仅存于秦皇宫中的史册、书籍,被从此灭绝。
司马迁写《史记》,他的底稿仅有晁错用隶书记录的二十九篇《尚书》 。因此,司马迁的《史记》写得并不完整。
司马迁之后,班固效仿之而作《汉书》,从汉初写到王莽篡汉。
班固也曾经因为伪造历史而坐牢,幸亏他有个大将军弟弟班超,是班超保他出来的。不过,班固确实也是一个才思敏捷之人。
《汉书》的最后部分,还是由皇帝下诏班固的妹妹班昭来完成的。原因是公元92年,岁在壬辰,汉和帝永元四年, 窦宪自杀。史学家班固牵连下狱死。固撰《汉书》未完成,诏固妹昭(曹寿妻,称曹大家)续成之。
因为班固与日磾家族是亲戚,所以,班固特别给名人也列传,其中就有“日磾列传” 。班固详细记载了日磾与伦的后裔五代七世(五代指日磾家族五代人,七世是指汉朝七任皇帝)为侍中、封侯的历史。因此,没有文明史的匈奴人,融入大汉之后,得以名存史册。
日磾家族的后裔,都得感谢班固呀!
因为日磾被汉武帝赐姓金,家族五代人在汉朝七任皇帝中居高官,得封侯,故被称为世家。所以,后世那些心态不正常、极度虚荣的“长者” 、“土财主”们,在编修宗谱时,就在自己的祖宗世系下,插进去休屠王、日磾、以及在汉书上都没有的人的名字与金履祥等等这些“名人”,以表明自己“系出名门望族” 、“祖宗是做大官”的。
汉书上没有名字的人,很可能是这些人的自己的祖宗。在当地或许有坟墓在、有简单的碑文。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杜撰的。
他们以弄虚作假的方式,给他们自己的祖宗封以“高官” 。
正是这种攀附心态,祸害子孙后裔无从追宗溯源,甚至于有人不认自己的祖宗而去认别人为祖宗。真是罪在千古啊!
当今社会最为著名的,就是九江人金华(金明华),他自己的谱系明明出自钱越王第三子文献公(因为字迹模糊,被误补写成文乾),却偏偏要把钱越王质疑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王” 。然后又感觉不能自圆其说,打个问号在那里。真是悲哀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状,原因就是他的宗谱,在钱越王的世系下插入休屠王、日磾、履祥等名人。因此金华死活就是不承认自己是少昊钱越王后裔,要认匈奴人作自己的祖宗。不但如此,凡是来向他咨询的金姓人士,凡是宗谱中有不明朗、存疑的,金华就把他们“忽悠”成为匈奴后裔。
金华把自己吹成日磾家族的金赏、金当后裔,还说“谱系昭昭在册”,铁证如山。他却忘记了,《汉书》是日磾家族的亲戚班固写的,班固不可能对日磾家族的繁衍不清楚的。在班固的《汉书》中明确记载:金赏亡子,金当无传,秺侯国除。
金华出示苍南金处的家谱之外纪,说谱系“昭昭在册、铁证如山” ,说明金华是言出有据的。——————金华言之凿凿的说:苍南县金处金氏开臣公【出生于唐朝末期】系金履祥【出生于南宋末期】、休屠王后裔。————须知金履祥系楚国王族项伯后裔,刘邦赐国姓刘时,休屠王还不知道在哪里呢?金履祥怎么可能是休屠王后裔呢?而出生于唐朝末期的开臣公,怎么会是出生于南宋的金履祥后裔呢?金华竟然大言不惭的说,有“外纪谱系”为证的呀,这是很重要的证据。——————金华真是脑袋进水了!
金华在《金氏寻根》网中的文集,漏洞百出,连“自圆其说”都做不到。甚至于《金氏寻根》网中的所谓的官谱,竟然都是“各路神仙”混在一起的伪谱。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攀附名门、伪造世系”的乱谱罢了,根本就不能相信。而且金华的宗谱中也含有大量的少昊与金天氏这样的内容记载。由此可以说明,他们都是少昊后裔。遗憾的是他们却把自己考证进匈奴归汉者日磾的孙子金当的世系中去。而日磾自己杀死长子、次子赏亡子,孙金当无传(当的父亲是谁,汉书中没有记载),他们就把自己攀附到金当的世系下,冒充金日磾子孙。
无知之徒,乱认祖宗,伪造世系,真不知是祖宗的悲哀?还是子孙的悲哀?!
再说郡望,由于各王公贵族在战国时期(包括非贵族百姓)基本上都已经给自己定了郡望名称(秦始皇取消了某些郡治并不影响民间的传承),日磾得汉武帝赐姓金是后来者。因此,日磾家族没有郡望可言。
这对一生谨慎、历经巨变的日磾来说,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他连接受皇帝封侯都要到快临终时,才敢接受。
试问:与可以立庙、立国的秺侯爵位相比,日磾他会在乎这虚无缥缈的郡望名称吗?显然是不可能在乎的。
直到第四代金钦(金日磾、金伦算第一代),被封为京兆尹,这个贪心的金钦,才给日磾家族立起郡望,是为京兆郡,世称日磾家族之后人为金兆金氏。
所以,日磾家族之谱记叙:世居长安,京兆为望。即京兆金氏。
由于金钦太过贪心,王莽让他捡到一个侯爵(过继顶替金常)享受福禄,还不满足,还想给他的父、祖父立庙,以至于落得自杀谢罪的悲剧下场。
金钦出于私心挑拨金当为生父立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金钦会去教唆金当不能不让我们有诸多联想:
金当的生父到底与金日磾是什么关系?如果是直系子孙,为何汉书只字未提到金当之父的名字?只说建之孙呢?
金钦难道就没有想到过他们家族之所以有今日,都是得益于金日磾的吗?金钦这样做哪有兄弟情义呀?
历史之迷给我们很多遐想呀!
由此,我忠告各位金姓兄弟姐妹,如果你们的宗谱上,写明是少昊后裔或者写明是金天氏后裔的。那么,你们就是少昊金天氏钱越王第三子金文献公之苗裔。切切不要误信他人,免得错认祖宗。
如果你们的宗谱上写明是:“世居长安,望于京兆”的,那么,你们有可能是日磾家族的金伦的后裔。
除此之外,还有楚项伯后裔,刘邦建立大汉政权后赐予国姓刘,到五代十国时,为了避吴越王钱镠之讳,改为金姓的。
还有刘汉政权的长沙王后裔、中山王后裔,乌伤王后裔,也是为了避吴越王钱镠之讳,改为金姓。
还有当年为了躲避明教朱元璋大军的追杀,有些蒙古人改为金姓。
也有明成祖朱棣赐姓金的。
还有少数民族姓金的。
还有满清爱新觉罗氏,有些人改姓金。因为女真族曾经建立金国,而后改为满族、清国。所以,他们以故国为姓,以方便称呼吧。
还有阿拉伯人姓金,还有人认为金这个姓好,就改为姓金了。比如明末清初的金圣叹,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泓 泾 渔 夫 共和国六十一年四月二十九凌晨一点五十分(
西元2009年5月23日)完稿
二 附 《汉书》之典故:
钦因缘谓当:“诏书陈日磾功,亡有赏语。当名为以孙继祖也,自当为父、祖父立庙。赏故
本帖《憘说彭城郡及郡望起源》在铁血论坛被评定为A级别精华(最高级别为A,依次为B、C、D,接下来的是“原创”级别,再接下来的,就算不上等级了。之所以能获得A级别精华,是因为“郡的起源说”在中国、乃至于世界,还是空白的。我金天豪是第一个对郡的起源进行解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