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少昊金天氏政权首任帝清喾公嫡系苗裔圣人郯子的故事和郯国的疆域之一圣人 郯 子 的历史故事_少昊金天氏_少昊金氏世界
首页
到顶部
到尾部
少昊金天氏

第六部分 少昊金天氏政权首任帝清喾公嫡系苗裔圣人郯子的故事和郯国的疆域之一圣人 郯 子 的历史故事

时间:2011/9/9 10:39:13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613  评论:0
内容摘要:第六部分     少昊金天氏政权首任帝清喾公嫡系苗裔圣人郯子的故事和郯国的疆域 之一  少昊金天氏清喾帝嫡系苗裔圣人 郯 子 的历史故事(一)  有学识讲仁孝的郯子:郯子(生...

第六部分     少昊金天氏政权首任帝清喾公嫡系苗裔圣人郯子的故事和郯国的疆域

之一  少昊金天氏清喾帝嫡系苗裔圣人 的历史故事

(一)  有学识讲仁孝的郯子:

郯子(生卒年不详,名也不详),己姓(延续帝清喾公的姓,乃黄帝轩辕氏所赐),周封子爵,春秋时郯国国君。

据说,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金天氏苗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属人方。炎,古音亦读谈(Tan),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从而炎国演化为郯国。

西方纪元前770年至西方纪元前476年,周王室渐趋衰败,诸侯大国之间相互争战侵吞,天下动乱。郯国,虽是区区小国却颇有名气,这其中主要原因是

君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人心。

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二)  郯子的才华,“问官”一事即可证明。

鲁昭公十七年(西方纪元前525年)郯子第二次朝鲁时,昭公盛宴款待。席间,鲁大夫叔孙昭子问起远古帝王少昊氏以鸟名官之事。郯子数典述祖侃侃而谈。他说:少昊是我的祖先,我当然知道。我的祖先少昊初立位时,恰好有凤凰飞来,这被当成吉祥的征兆,因此就拜鸟为师,以鸟名来称呼各种官职。郯子进一步解释说:少昊是我们的高祖,我知道这是什么道理。从前黄帝以云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云命名;炎帝以火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火命名;共工氏以水记事,他的百官都以水命名;太昊氏以龙记事,他的百官都以龙命名。我的高祖少昊即位的时候,恰遇凤鸟飞来,因此便以鸟记事,他的百官也以鸟命名。如凤鸟氏掌管历法。所说凤鸟氏,就是历正。凤凰是吉祥的神鸟,它一出现天下就和平安定,它是知道天时的。历正是主管历数正天时的官,故叫凤鸟氏;玄鸟氏掌管春分、秋分。玄鸟即燕子,它们春分飞来,秋分离去,故名掌管春分和秋分的官为玄鸟氏;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伯赵就是伯劳鸟,它夏至开始鸣叫,冬至停止,故这个官职以它命名;青鸟氏掌管立春、立夏。青鸟就是鸽鸬,它在立春开始鸣叫,立夏停止,故这个官职以它命名;丹鸟氏掌管立秋、立冬。丹鸟即雉,它立秋来,立冬离去,故以它命名。以上这四种鸟都是凤鸟氏的属官。祝鸠氏就是司徒。祝鸠非常孝顺,故以它命名主管教育。从颛顼之后,因为无法记录远古时代的事情,就从近古时代开始记录。作为管理百姓的官职,就只能以百姓的事情来命名,而不像从前那样以龙、鸟命名了。

  满座人无不佩服郯子的学识渊博

孔丘当时年二十七岁,在鲁国做个小官,他听说了郯子这番话之后,就前去拜见郯子求教,“见于郯子而学之” 。韩愈《师说》中“孔子师郯子”这句即出于此。至今保存在曲阜孔庙内的《圣述图》内有一幅插图叫《学于郯子》,讲的就是“孔子师郯子”的故事。孔子“问官”之后,不久就告诉别人说:“我听说‘天子那里推动了古代官制,但有关古代官制的学问都保存在四方的蛮夷小国’这话很对”

 

少昊金天氏以鸟纪官的典故,出于《左传·昭公十七年》

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昊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得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鴠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冠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以能远纪,及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这就是郯国国主郯子回答昭子(即鲁昭公)的《问官》的古文典故。

 

“问官”这个与郯国有关的历史典故,二千五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珍视,至今仍是研究古代官制形成和远古民族演变的重要数据。

 

(三)  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

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增订绘图孝经白话句解》卷首《二十四孝图》第五幅中载:“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二十四孝》是元郭居敬编撰的一部宣扬孝道的书。此书集历史上24个人物的“孝行”编成,附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由于历朝历代的宣传,在民间广为普及。因此,历代政权视郯子为德、才、威、雅的化身

现今新建的祠堂,大都在墙壁四周画以《二十四孝图》,用作教育子孙后代。

使郯国名声大噪的还有一件事。孔丘周游列国时到郯国,在城北十里铺遇到晋国的学者程琰本,“倾盖而语,终日甚亲”,两人的车盖都倾斜了。谈论礼乐诗歌难舍难分,一直到桑树影子移动了位置,最后赠送绢帛表示情谊,为离别而悲伤。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与程子临别时,谓子路曰:“取束帛以送先生”。孔子来郯时曾登郯城东南三十里之马陵山峰望海。后人为纪念孔子来郯,在城北十里铺建一“倾盖亭”;称其所登山峰为“孔望山”,峰顶石楼为“望海楼”,列为古郯八景之一。

郯子去世后,后人建郯子庙、郯子墓、问官祠,聊以凭吊。

据有关资料载,当时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四贤”像,其中“三圣”像为老子、孔子、郯子人们对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见。郯子庙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礼拜,不少人前来游览瞻仰,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在郯子庙大殿前精雕石柱上的楹联:

居郯子故墉纵千载犹沾帝德,近圣人倾盖虽万年如座春风”。至今仍为人们咏颂。

 



Powered by OTCMS V2.2